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中央美院人文学院"
1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欧美虚拟博物馆理论与馆建述略
收藏 引用
《美术》2020年 第6期 20-26页
作者:孙丹妮中央美院人文学院 
本文从梳理欧美虚拟博物馆的理论化进程出发,以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泰特美术馆(TATE)和谷歌艺术计划(GAP)的网站建设为观察对象,就相关研究和资讯所了解到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虚拟博物馆在欧美的发展予以情况简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民族意志的独特表达——张敏杰艺术作品解读
收藏 引用
《美术》2010年 第12期 74-79页
作者:邹跃进中央美院人文学院史论系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张敏杰就同时在多条艺术战线上——油画、版画、雕塑作战,并都取得了可喜的艺术成就。本文将集中阐释他的版画和油画艺术及其文化意味,以揭示他的作品在当代艺术中的地位。张敏杰艺术作品的重要特征是对中华民族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回顾与反思——中国艺术品市场二十年启示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10年 第12期 10-11页
作者:余丁中央美院人文学院 国家艺术与文化政策研究所 
如果从1989年"东方油画厅"组织去澳大利亚的商业性展览"中国风情油画艺术展"开始算起,中国艺术品市场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已经走过了整整20年,初步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一级和二级市场体系。这个过程恰逢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增长最快的20...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术是谋杀
收藏 引用
《东方艺术》2010年 第11期 150-152页
作者:李秋实中央美院人文学院 
长久以来,艺术作为恐怖场景的参与者一直存在。绘画和雕塑从一开始就同巫术、鲜血、死亡密不可分。美术颜料是动植物的体液,工具是动物的毛发,载体是植物纤维,雕塑是对逝者样貌的最后记录。这种诡异的气息弥漫在原始人的洞穴中,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都市中的视觉创造——证大现代艺术馆“连城诀”当代艺术展
收藏 引用
《大美术》2007年 第1期 24-25页
作者:余丁中央美院人文学院 
策展人是都市里的新职业,他们是发现者,除了发现现实还要发现艺术。这个展览的策展团队和艺术家们大都来自都市,他们了解都市人的需求,拥有都市人的视觉经验,懂得都市的行事规则。“连城诀”是由一群“普通人”策划,由“普通人”创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驳格林伯格
收藏 引用
《东方艺术》2010年 第15期 150-152页
作者:李秋实中央美院人文学院 
正如笔者在拙文《风雨飘摇之舟》的结尾处谈到的那样:19世纪的艺术呈现出两种力量之间的斗争。一方面是即将逝去的传统,庄严的历史画,编造轶闻趣事的人,画家诗人,以及画家新闻记者;而相反的一面,是进步的先锋,视觉现实主义,对画面结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身体·空间·时间》——德勒兹艺术理论研究
收藏 引用
《缤纷》2016年 第6期 192-195页
作者:张晨 邵大箴中央美院人文学院 
选择德勒兹这个题目,既跟题目本身的难度有关,也与自己对于当代艺术与理论的研究方向与兴趣相符,当然更重要的是,在对德勒兹著作的阅读过程中,我自己对于艺术史的思考、对于当代艺术作品的理解,甚至在个人生活与人生道路上遇到的一些实...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大佛重现》——东西方学者对巴米扬佛教美术的研究(1922-2012)
收藏 引用
《缤纷》2016年 第6期 186-191页
作者:邵学成 李军中央美院人文学院 
首先感谢我的论文指导教师李军教授支持我做这个研究,同时感谢罗泰(***)教授给予我所有的帮助。关于选择巴米扬研究,我是博一时做梦梦见了图书馆有重要的民国时期旧书等我去翻阅,那是法国出版巴米扬的考古报告,因为是法语很少有人关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风雨飘摇之舟
收藏 引用
《东方艺术》2010年 第3期 148-152页
作者:李秋实中央美院人文学院 
"我的灵魂,像一艘黑色暴风雨里的船,被驱赶着,不知往何处去。"——约翰·韦伯斯特《白魔》(1610年)这是一只风雨飘摇中的小船,像被遗弃在海面上空无一人的鬼船一样,被巨浪抛来抛去,在无风的海面无依无助地随波逐流,在雷电交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回家过年
收藏 引用
《东方艺术》2010年 第7期 150-152页
作者:李秋实中央美院人文学院 
刚过完年,我照例买高价票从北京返回老家长春,已经不记得这是第几个年头了——往返于京长之间。下了车,呼吸着仿佛溢满冰碴的空气,看着路两旁歪歪斜斜的老榆树,看到脚下沾满污垢的冰雪,那种似曾相识的乡情才从心底里沉渣泛起。是的,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