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
10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政治意愿与政府行政改革:基于退役军人管理与保障体制发展的分析
收藏 引用
公共管理学报》2025年 第1期22卷 63-73,171,172页
作者:朱亚鹏 喻君瑶 孙小梅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广州510275 
政治意愿是联结政治与政策研究的重要理论视角。强大的政治意愿是中国治理模式的重要标识,也是深入理解中国治理成效的关键视角。本文在梳理政治意愿理论的基础上,构建契合中国国情的操作性分析框架,以中国退役军人保障体系建设过程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政府绩效管理研究:回归政治与技术双重理性本义
收藏 引用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 第4期41卷 16-25页
作者:陈天祥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275 
政府绩效管理是政治理性与技术理性的统一体,但目前我国学术界在该领域的研究存在明显的重技术理性而轻政治理性的倾向,主要表现在:追求作为一种管理技术系统的自洽性,热衷于以技术手段设计和开发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以技术理性代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社会发展与社会政策:国际经验与中国改革
收藏 引用
管理世界》2014年 第5期30卷 176-177页
作者:周超 汪广龙中山大学政务学院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 
在总结欧美和东亚地区多样化的社会发展和社会政策模式、遭遇的问题以及改革举措的基础上,本文讨论了中国面临的社会治理挑战以及可能的改革路径,特别强调了改革策略和政策体系的设计问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目标群体社会建构与政策设计框架:发展与述评
收藏 引用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 第5期57卷 163-172页
作者:朱亚鹏 李斯旸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作为公共政策过程的主流理论之一,目标群体社会建构与政策设计框架已被学者们广泛运用于解释公共政策过程中政治与政策的复杂互动。该框架指出:针对某一目标群体的政策设计受到该群体政治影响力和主流社会对其社会形象认知的影响,政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应急管理体系顶层设计的变迁与解释框架
收藏 引用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 第9期42卷 47-61页
作者:钟爽 朱侃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健全和完善我国应急管理体系是推进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本文在顶层设计理念的基础上,借助政策文献计量的研究方法对中央政府工作报告和应急管理相关的重要政策文本进行深度挖掘,分析了建国以来我国应急管理体系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协商民主在中国:从理论走向实践
收藏 引用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 第2期66卷 11-17,127页
作者:叶娟丽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 
在西方,协商民主的理论与实践相互激荡,协商民主不仅成全了西方政治学的再次繁荣,也造就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创新。2001年哈贝马斯将协商民主带入中国,短短10年,协商民主迅速地从学术热词变成政治热词,最终进入中共十八大报告。"健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医改、医疗费用风险保护与居民获得感:政策设计与机制竞争
收藏 引用
《广东社会科学》2018年 第4期 182-192页
作者:彭宅文 岳经纶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新医改以来,"全民医保"的实现,药品定价行政管制的取消与"零差率"的推行,付费方式与补偿机制改革的深入,以及卫生投入的急剧增加,极大地改善了基本医疗服务的可及性。然而,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的局部性、中间性绩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匿名食品市场交易的政府监管机制--现代食品市场的信息披露制度设计
收藏 引用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 第3期53卷 171-178页
作者:李静 陈永杰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在现代食品市场的匿名交易制度下,消费者需要透明的信息来做出正确的选择。中国现阶段的食品安全监管手段是微观行政管理式的,导致监管部门关注自身职能与权力的边界,而非宏观交易规则的制定与维护。这种情况在瘦肉精这一合法化工品被...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行为社会政策:“助推”公共福利的实践与探索
收藏 引用
《心理科学进展》2019年 第3期27卷 428-437页
作者:张书维 梁歆佚 岳经纶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广州510275 
行为社会政策是基于人的行为特点而设计,使用"助推"作为政策工具来执行的社会政策。它是行为科学在社会政策范畴的应用,其原理在于洞察人们做选择时的行为偏好,以隐性且非明显经济刺激的方式谋求公众利益。从政策制定者的角...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社会公平感、机构信任度与公共合作意向
收藏 引用
《心理学报》2017年 第6期49卷 794-813页
作者:张书维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广州510275 
社会公平从古至今都是人类追求的崇高社会理想。对社会公平的感知即社会公平感直接决定着个体的机构信任,并影响其公共合作参与。本研究将社会公平感分为分配公平和程序公平,将机构信任度分为工具信任和动机信任,采用实验室情境设计的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