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目的 结合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探讨基于人体行走模式的功能性电刺激(FES)改善脑卒中早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 收集2012年8月至2013年9月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将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48例,按照年龄、性别、病程、Brunnstrom分期及脑卒中类型进行分层后,应用Minimize计算机软件随机分为四通道FES组(18例)、双通道FES组(15例)及安慰刺激组(15例).3组患者常规治疗相同,四通道FES组采用基于正常行走模式设计的FES治疗仪治疗,刺激胫前肌、股四头肌内外侧头、腓肠肌及股二头肌;双通道FES组刺激胫前肌、腓骨长短肌;安慰刺激组电极放置与治疗组相同,但治疗时不予电流输出.3组患者在治疗开始前和治疗3周中的每周均进行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FMA)脑卒中患者姿势评定量表(PASS)、Brunel平衡量表(BBA)、Berg平衡量表(BBS)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康复功能评定,部分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给予DTI检查.结果 3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治疗前各项评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内比较,治疗1周、2周和3周后,3组PASS、BBA、BBS、FMA及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周后,四通道FES组和双通道FES组的患侧FA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1周后,3组MBI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7),其中四通道组[(52±12)分]与安慰刺激组[(38±18)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四通道FES组的PASS、MBI评分[(29±3)分、(73±13)分]分别与双通道FES组[(24±8)分、(60±17)分]比较,四通道FES组的PASS、BBA、BBS、FMA及MBI[(29±3)分、(8.3±2.4)分、(37±7)分、(22±5)分、(73±13)分]分别与安慰刺激组[(21±7)分、(6.2±3.1)分、(24±16)分、(15±8)分、(47±20)分]比较,双通道FES组的MBI[(60±17)分]与安慰刺激组[(47±20)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3周后,四通道FES组的FMA[(25±5)分]与双通道FES组[(20±7)分]比较,有近似统计学意义(P=0.055);四通道FES组的PASS、BBS、FMA及MBI[(31±3)分、(43±8)分、(25±5)分、(81±13)分]与安慰刺激组[(25±8)分、(29±17)分、(17±9)分、(54±25)分]比较,双通道FES组的MBI[(71±15)分]与安慰刺激组[(54±25)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3组患侧FA变化值明显升高,四通道FES组[(0.321±0.172)分]与安慰刺激组[(0.217±0.135)分]比较(P =0.020),双通道FES组[(0.333±0.164)分]与安慰刺激组[(0.217±0.135)分]比较(P =0.0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组DTT结果显示,四通道FES组患侧纤维束明显增多,健侧纤维束改善不明显;双通道FES组和安慰刺激组改善不明显.结论 与传统的双通道FES相比,基于行走模式的FES疗效更显著,更有利于实现脑卒中后早期患者大脑结构和功能重组,促进运动功能恢复.
摘要:《礼记·中庸》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基金项目不是“雪中送炭”,基本都是“锦上添花”,需要众多的申请者进行竞争来获取。因此,平时围绕基金项目的申请,应从多方面进行准备,比如发表经同行评议的论文,特别是在国际公认刊物上发表论文,还有科技奖项、发明专利及编写著作等,这些和基金项目申请成功互相促进、互相帮助,形成级联放大的正反馈效应。当我们具备了申请基金的相关基础后,如何将完整的学术理论思想与具体的研究计划严谨、巧妙地呈现出来,则需要较强的专业及科研知识储备。然而,对于申请科研基金来说,仅具备理论基础显然是不够的,拥有创新性的选题、严谨缜密的实验设计及规范、良好的基金写作方法,并掌握一定写作技巧,将会显著提高基金申请的命中率。
摘要:目的迭代算法是实现CT低剂量成像的有效工具,其特点是在降低图像噪声的情况下仍然保持较好的图像质量。但对于扫描条件过低噪声过大的图像,过度的迭代重建有可能降低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并损失解剖结构的细节。因此,如何能针对不同病人实施个性化成像、使放射剂量达到可处理的最低水平是在临床实施CT低剂量成像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探讨应用自适应迭代降剂量技术(adaptive iterative dose reduction 3D,AIDR3D)进行个体化超低剂量胸部CT成像的可行性。方法从本院2011年12月~2012年2月进行过首次常规剂量胸部CT平扫检查并且明确诊断的病人中,连续收集需要在1个月内进行CT平扫复查的病人共48例,其中男25例,女23例,13~84岁,平均年龄48.27±17.63岁,BMI为15.62~30.85,平均21.62±3.38。这48例病人首次常规剂量检查时采用普通自动曝光控制技术(automatic exposure control,AEC)扫描,其目标噪声值SD为12.5,并用常规滤波反投影(filter back projection,FBP)算法进行重建。复查时进行个性化超低剂量胸部CT成像方案扫描,扫描条件采用整合迭代算法(AIDR 3D)的AEC技术,设置目标噪声值为SD25,其他扫描参数和重建参数保持和常规检查一致,得到的数据分别进行AIDR算法和FBP算法重建。两次检查总共得到三组数据,分别为常规剂量FBP组(A组)、低剂量AIDR组(B组)和低剂量FBP组(C组)。3组分别用相应的过滤函数显示肺窗和纵隔窗。对三组数据进行图像质量评价并进行对比:客观评价用图像噪声值进行量化(用CT值的标准差表示),主观评价由两名医师采用3分制(3-优,2-可,1-差)进行独立盲法评分。为了评估结合了AIDR 3D的AEC技术调控管电流的效果,把胸部分成上、中、下部分别进行评价。数据统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Friedman检验,将上、中、下评分均≥2分的病例定义为可诊断,计算可诊断率。扫描的放射剂量则通过记录机器上显示的CTDI和DLP数值,计算有效剂量ED(k=0.014),将复查和首次扫描的剂量进行对比。结果客观图像质量评价3组肺窗图像的噪声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纵隔窗的上、中、下评价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的肺窗图像的可诊断率(上、中、下均在2分或以上)都达到100%,优、良、差的分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3组纵隔窗图像的可诊断率有显著差异,C组的可诊断率明显较低,B组和A组的可诊断率相同(95.83%vs 95.83%vs 56.25%,P<0.05)。放射剂量方面,复查扫描(B/C组)和初次扫描(A组)相比有效剂量降低87.05%(0.715 vs 5.524 mSv,k=0.014)。结论采用整合AIDR 3D的AEC技术可以实现对不同体型的人群的胸部个性化超低剂量CT成像。
摘要:当作者根据设计好的课题,完成课题研究,收集、分析完数据,撰写好文章稿件后,接下来要考虑的是如何选择合适的期刊来进行投稿。发表论文是科研及临床工作者公开展示其研究成果的重要方式之一,是每位科研工作者及临床医生提高自己影响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在一份论文完成后,如何选择合适的期刊投稿,需要进行多方面的综合考虑。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投稿经验来简要介绍如何合理选择投稿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下肢运动及平衡功能的影响及其脑可塑性机制。方法:将早期脑卒中患者18例随机分为FES组10例和对照组8例。2组均采用常规治疗,FES组加用基于人体正常行走模式设计的FES治疗仪治疗,对照组给予无电流输出的安慰电刺激。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运动评定量表(FMA)中下肢部分评定下肢运动功能和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平衡功能,并给予核磁共振弥散张力成像(DTI)检查。结果:治疗3周后,2组FMA及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FES组更高于对照组(均P<0.05);DTI检查结果显示:治疗后,FES组病灶局部水肿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双侧纤维束较治疗前明显增多增粗;对照组病灶局部水肿较治疗前减少,患侧纤维束较治疗前增加不明显。结论:FES治疗能提高脑卒中早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改善平衡功能,同时促进脑功能重组。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