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中山大学艺术学院"
12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琴外之音:宋代山水画中“听琴”意象的倾听结构与审美理想
收藏 引用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 第1期 62-69页
作者:王天乐 金婷婷中山大学艺术学院 
“琴乐”作为古代士人音乐创作的重要类型,在其漫长的艺术实践与审美建构中,逐步形成了以“听琴”为主题的文化意象。隋唐时期,士人对于琴文化的探讨开始由文学扩大到绘画领域,“山水琴音”成为宋代山水画中的热门主题。在宋代诗画论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制度改进设计的学理叙事--基于个人、群体与社区的观察
收藏 引用
《民俗研究》2025年 第1期 75-82,157,158页
作者:孔庆夫 金姚中山大学艺术学院广东广州510275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广东广州510300 
基于权力本位的“自上而下”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认定方式,若缺少“群体”和“社区”的广泛参与,容易形成“文化筛选”和“文化阶层化”;基于聚合性本位的“承上启下”的“非遗代表性传承团体”认定方式,在突出个体代表性的同时,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自媒体时代沮水巫音展演的祛魅表达与审美重构
收藏 引用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25年 第3期46卷 21-24页
作者:石子珺 赵阳明天香港岭南大学文学院香港屯门999077 中山大学艺术学院广东广州510275 
沮水巫音是源自先秦楚地巫风的鄂西北民间器乐乐种,以吹管与打击乐组合为特色,与丧葬、祭祖等仪式深度绑定,2021年入选国家级非遗。自媒体时代,其传播呈现“去语境化”“碎片化”“个性化”特征,消解了仪式符号功能:短视频聚焦局部演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留意于物”与“寓意于物”:容庚的书画鉴藏
收藏 引用
艺术与民俗》2025年 第1期 76-84页
作者:冯嘉安中山大学艺术学院 
清朝统治结束后,大量清宫书画旧藏流入民间,为民国时期的书画收藏活动提供了新来源。容庚自20世纪20年代开启其学术生涯并活跃于北平。在从事金石文字学研究之余,容庚对书画的收藏与研究也用力颇深。相较于同时代财力雄厚的藏家,作为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小林漫画
收藏 引用
《风流一代》2025年 第1期 64-64页
作者:小林广州中山大学艺术学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世变中的艺术歌曲——论黄自音乐美学
收藏 引用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 第1期60卷 62-70页
作者:金婷婷中山大学艺术学院 
中国艺术歌曲的形成,以新文化运动为源头,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渐次达到高潮。在当时的上海,音乐创作一度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气象--既产生了一般市民所偏爱的通俗音乐--"时代曲",也产生了无产阶级大众所喜爱的救亡音乐--"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塔中的十字街头:北京艺术大会期间林风眠“社会艺术化”的曲折探索
收藏 引用
《美术》2023年 第3期 71-78,70页
作者:冯嘉安中山大学艺术学院 
20世纪20年代,在鲁迅译介了厨川白村的《出了象牙之塔》和《往十字街头》等作品后,中国文艺界开始频繁地使用“象牙之塔”和“十字街头”这对矛盾的词汇。1927年,由北京艺专校长林风眠主张举行的北京艺术大会,就以“提倡民间的表现十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粤剧梆子腔的腔式衍生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2020年 第3期41卷 113-120页
作者:孔庆夫中山大学艺术学院 
粤剧梆子腔源自以秦腔、豫剧为代表的北线梆子腔和南线梆子腔,其对南北线梆子腔的腔式形态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并衍生出了独具“粤性化”的腔式特点。从词格上看,粤剧梆子腔较为灵活,五字,六字、七字、十字和长短句词格均可使用;从尾逗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在历史与艺术之间——胡适与王国维词学离合考论
收藏 引用
《江海学刊》2022年 第2期 238-245页
作者:彭建楠中山大学艺术学院 
胡适与王国维词学之合主要基于在历史维度中的一致性。两人考证“词的起原”虽分持中唐说与盛唐说,但都以之为进入词学批评的前提。赵万里延王国维辑唐五代词之例辑宋金元词,胡适表彰其注出处、存异文的实证方法,也可证与王国维的契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战后香港文化身份探寻:李铁与“中联”电影艺术风格
收藏 引用
《电影艺术2024年 第4期 115-122页
作者:周子恒 方睿澜中山大学艺术学院 
作为中联电影公司创办人之一,李铁在香港粤语电影的黄金时代有过诸多佳作,在香港地区电影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他与“中联”的制片方针、创作实践及文化想象都集中反映了香港地区知识分子在战后文化“冷战”的氛围下,踯躅于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