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为探讨数字孪生技术在装配式桥梁工程领域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通过综述数字孪生智慧梁场技术的研究成果,明确了其系统总体架构设计,分析了BIM、GIS、IOT、AI技术在数字孪生智慧梁场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并展望了数字孪生智慧梁场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分析表明:1)底层关键数据全方位采集是构建数字孪生模型的基础,突破感知设备全天候、高精度、多场景和多目标的研发是关键;2)运用AI、边缘计算和IOT等技术进一步开发设计及优化算法模型,准确模拟、预测物理实体动态行为;3)构建新型数据存储与融合技术,增强数字孪生模型的实效性,实现数字孪生多场景仿真和应急响应,以推动数字孪生智慧梁场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摘要:为提高钢混组合梁装配效率,实现绿色建造,同时又保持优良的结构性能,课题组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采用灌浆套筒与高强螺栓钢板共同连接的预制板间干接缝构造。为揭示新型连接对装配式组合梁性能的影响,开展了该类组合梁抗弯性能试验和有限元精细化分析,并与传统整体现浇和胶结缝装配的组合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试验梁破坏特征以及接缝处传力性能和混凝土板抗裂性能良好;(2)与已有文献对比可知,试验梁裂缝分布远比胶结缝组合梁均匀,更趋向于整体现浇板;(3)有限元对比表明,试验梁极限承载力比胶结缝组合梁提高13.3%,比整体式组合梁承载力略低4.5%,相比于采用胶接缝的组合梁,滑移分布和混凝土损伤都更接近整体现浇梁。研究成果验证了新型连接方式的施工可行性和受力可靠性,为实际桥梁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参考。
摘要:大跨度桥梁索塔横梁支架支撑体系测试分析是保障桥梁施工安全的关键手段。横州大桥为主跨400 m的单跨双铰钢箱梁悬索桥,桥塔上横梁采用牛腿支架法施工。文章设计了上横梁施工牛腿高支架支撑体系,开展了施工过程中支架体系受力实测,建立了分步施工有限元模型,并计算、分析了上横梁施工过程中支架支撑体系的结构安全性。结果表明:横梁已浇筑结构在张拉预应力形成刚度后,能够与支架支撑体系共同承载并分担大部分的后期荷载,引起钢管支架各测点在腹板浇筑及后续施工中实测应变发展相对较小;数值模型计算应变结果与实测结果总体吻合良好,可较好地应用于支架支撑体系上横梁分步施工的计算分析;所提出的支架支撑体系能够较好地满足大桥上横梁施工的安全性要求。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