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基于设计思维,办事指南、服务蓝图不再是制度设计的嵌入品,而是影响服务效能的重要因素。上层决策者必须基于民众心理感受、情绪感知而优化语言表达、意愿表述、流程说明,使专业化信息变得更接地气,在提升民众认知加工流畅度的基础上,助力其做出更加正确的决策。这就要求上层决策者立足心理摩擦、语言加工和情境关联,让服务从视觉上可观、可及,以“场景”为中心形成端到端的无缝接触流程,在具体工作中做好试点调研工作,扩大服务中心点并提升设计的人性化水平。
摘要:胜利油田已有20年以上化学驱历史。但由于长时间开采,油藏条件愈加苛刻,产出水成分也愈加复杂,导致淡水配制母液、产出水混配稀释注入的聚合物溶液黏度逐年下降,严重影响了化学驱的开发效果。为了实现化学驱技术的绿色发展,通过系统分析聚合物溶液配制及注入全过程中导致黏度降低的因素,形成了使聚合物溶液低剪切、零剪切的4项关键技术:①生物竞争抑制法保证聚合物溶液黏度技术可以使"益生菌"微生物脱硫抑硫及遏制Fe^(2+)产生,并可在化学驱领域大规模应用;②原位保留聚丙烯酰胺即时湮灭羟基自由基技术,该技术基于胶体化学DLVO理论,通过研制新型综合处理剂,从源头减少滋生硫酸盐还原菌的含聚油泥层产生;③聚合物溶液熟化参数优化方法,研发了聚合物溶液产出水母液配制、混配稀释一体化低剪切装置工艺;④大压差低剪切节流控制单元结构仿真模拟方法以及可测试调配一体化管柱注入工艺。聚合物溶液低剪切、零剪切关键技术已成功应用于胜利油田化学驱项目,实现了从淡水配制母液向产出水配制的转变,节约了淡水资源,还实现了甲醛杀菌向"益生菌"微生物脱硫抑硫的转变。
摘要:低频信号对于地震数据处理和综合地质解释均具有重要意义,被广泛应用于波形反演、速度分析、低频伴影检测和深层成像等。但从接收的角度看,陆上勘探低频信号采集并不容易。对低频信号的4种获取方法,即机械低频、电低频、数学低频以及“物理合并数学”低频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了4种方法的适用条件,提出电低频检波器设计和制造需要遵循5个原则,包括校正量准确、允差合理、体积和重量不显著增加、施工方便以及价格合理等。研究认为,MEMS加速度检波器在1.0~2.0Hz以上的低频比较可靠,且只有在将其数据积分为速度进行处理时低频优势才能显现。数学低频(检波器反褶积)对于常规动圈式检波器拾取数据的低频端具有良好的恢复作用且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初步检波器反褶积试验表明,叠加剖面低频能量显著增强,信噪比提高,为低频信号在处理、解释阶段的深度应用奠定了数据基础。建议在后续工作中进一步探索低频信号在数据处理和地质解释阶段的深度应用。
摘要:针对胜坨油田温度高、矿化度高等复杂地质条件油藏特点 ,从聚合物分子设计的观点出发 ,选择合适的聚合物、交联剂、交联促进剂、无机支撑剂等化学剂 ,合成了一种融有机体系和无机体系为一体的新型耐温抗盐预交联水膨体 ,并用正交实验法优化了预交联水膨体配方。结果表明 ,合成的预交联水膨体耐温 (12 0℃ )、耐盐 (1 8× 10 4mg/L) ,而且具有较高的强度、强吸附性、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
摘要:通过史深 1 0 0油藏储层伤害机理及潜在损害因素分析 ,优选了聚合醇防塌钻井液 ,同时对钻开储层时油层保护措施进行了精心设计。现场应用效果表明 ,聚合醇防塌钻井液及其配套油层保护技术适应史深 1 0 0油藏特点 ,起到了降低储层渗透率损害程度、保护油层的作用 ,取得了很好的生产效果 ,值得大力推广。
摘要:针对微地震信号的特点,研究了变速FK滤波-自适应极化滤波方法.在设计FK滤波因子时,通过计算相邻道滑动时窗内信号的互相关系数,确定时窗内信号的视速度范围,实现变速FK滤波;对时窗内的信号进行二维FFT变换时,分别在时窗的纵横向上补零充位,消除信号在二维变换时造成的时空域的混跌和泄漏;在设计自适应极化滤波因子时,针对复杂波场中波的偏振方向的不确定性问题,本文通过计算相部道信号偏振投影的最大互相关系数,确定波的跟踪分量;把波的跟踪分量作为极化滤波因子里的期望方向,改进常规滤波因子,实现自适应极化滤波.对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理论正确,实际资料的处理效果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摘要:针对孤东油田老区水平井设计中存在的风险,进行了夹层识别和构型解剖研究,并利用水平井对河流相厚油层进行开采。1996年以来累计投产25口水平井,初期平均单井日产油14.7 t/d,是同期老井产量的3.5倍,含水率为77.7%,比相邻老井含水低16.3个百分点。应用该技术对于采出程度高、综合含水率高的井组应用效果较好,对于同类型油藏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摘要:准南山前带地区具有典型“三复杂”的特点,即“近地表、地下构造、储层”十分复杂,该区的油气勘探为世界级的难题。地震勘探采集的关键在于观测系统设计的优劣,常规单一炮检距属性的观测系统评价方法仅适用于相对复杂的区域,无法满足复杂山前带的高密度观测系统成像质量评价的需求。针对以上现状,探索形成了一套适应山前带的基于叠前偏移成像的高密度观测系统评价方法,利用综合质量因子、逆时聚焦、逆时偏移成像和数据驱动等4种评价手段,能较好地实现复杂山前带地震采集参数论证与优选,将理论模拟与数据驱动处理相结合,得到影响成像精度的观测系统敏感参数排序,炮线距的改变较炮点距的改变对偏移效果影响显著,形成的对“三复杂”山前带观测系统评价优选的方法,有助于提高复杂山前带地震数据的成像精度。将该方法应用于准南山前带地区,获得了较好的成像效果和地质效果,该方法可推广应用至其它山前带或复杂探区。
摘要:本文介绍了大位移井的定义、完井技术及采油工艺技术。大位移井眼剖面的优化设计及悬链线的概念,在大位移井的固井完井施工中,由于大位移井延伸井段长,采用了套管漂浮接箍和套管漂浮技术。大位移井中的电潜泵机组应用于接近水平的井段中,井眼净化工作尤为重要,同时简要介绍了几种不同的油层打开方式。
摘要:热采水平井技术是科学有效开发稠油油藏的重要手段。以胜利油田草 13块为例 ,系统论述了利用热采水平井整体开发具有边底水的砂砾岩薄层特稠油油藏的开发程序和研究方法。在油藏精细描述的基础上 ,通过热采筛选、产能评价、直井和水平井数值模拟、开发方式优化及指标预测等油藏工程研究技术方法 ,综合论证了利用热采水平井整体开发草 13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总结了砂砾岩薄层特稠油油藏水平井油藏工程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 ,并在生产实践中见到明显效果 。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