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50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国内首列全自动无人驾驶国标准地铁列到达徐州
收藏 引用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4年 第5期27卷 158-158页
作者: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3月29日,造徐州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首列全自动无人驾驶电客顺利到达汪庄车辆段。该列是国内首列支持GoA4(无人干预列运行)全自动运行的列,采用的是系列化国标准,列设计速度为80 km/h,车辆为地铁B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城市轨道交通列融合检测主机系统研究
收藏 引用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5年 第1期28卷 297-300页
作者:陈志 吕红强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南京210031 
[目的]为了保障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满足对轨道障碍物以及弓网、走行部和轨道等关键部件的检测要求,以及解决当前各检测子系统相互独立、整集成冗余的问题,需对列融合检测主机系统进行研究。[方法]对主动障碍物检测子系统、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载信息融合系统测试平台搭建及其应用研究
收藏 引用
《机电信息》2025年 第7期 52-55页
作者:洪天华 张莹 陈伟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00 
为提升地铁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围绕地铁融合主机测试平台的搭建需求,深入研究了地铁系统的架构及关键技术,设计了一种可行的融合主机测试平台。在地铁运行环境进行测试与验证,结果表明该平台能够有效检测和识别地铁系统的故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全自动驾驶地铁列智能雨刮器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收藏 引用
《智慧轨道交通》2025年 第1期62卷 49-57页
作者:王英 武钧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31 
随着全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全自动驾驶地铁列在各大城市得到了广泛应用。乘客在乘坐全自动驾驶地铁列时,可以模拟司机的视角,通过前挡风玻璃欣赏外的景色,提升了乘客的乘体验。但是如果遇到下雨天,乘客的瞭望视线就会受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地铁车辆体气密性设计及验证
收藏 引用
《内燃机与配件》2025年 第3期 40-42页
作者:王小霞 牛永刚 张坤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31 
本文介绍了某地铁项目的体气密性评价指标来源,确定了该项目的体气密性指标:体一次性气密试验内压力从2600 Pa降至1000 Pa所需时间大于28 s,整气密性试验内压力从2600 Pa降至1000 Pa所需时间大于18 s。为满足体气密性需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某新型有轨电耐撞性能仿真研究
收藏 引用
《轨道交通装备与技术》2025年 第1期33卷 61-64页
作者:张宜 鲍伟兵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31 
为了验证某新型有轨电的耐撞性能,文章根据EN 15227:2020《铁路车辆的耐撞性要求》,定义了该型的正碰和斜碰2个碰撞场景,使用Hypermesh和LSDYNA软件建立列碰撞有限元模型,进行了碰撞仿真计算,从能量吸收、生存空间结构完整性、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信号系统更新的车辆改造技术研究
收藏 引用
《电力机与城轨车辆2025年 第2期48卷 93-97页
作者:张洪飞 庄政杰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31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早期开通的地铁线路的旧信号系统已逐步接近或达到20年的设计寿命,亟需更新以确保运营的连续性与安全性。在信号系统更新过程,车辆改造成为关键环节,不仅涉及载信号设备的机械与电气接口改造,还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有轨电载进路控制方案的设计与实现
收藏 引用
《科技创新与应用》2025年 第8期15卷 129-132页
作者:常凯兵 花玲玲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南京210031 众合智行轨道交通技术有限公司杭州310000 
为了提高有轨电运行效率,减少司机操作复杂度,分析我国列控系统进路控制存在的问题,结合现代有轨电的进路控制功能需求,提出适用于有轨电载自动进路控制方案及人工进路控制方案。基于所提出的方案对实现过程涉及到的关键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轨道车辆的地板布施修最优分解温度研究
收藏 引用
《粘接》2025年 第3期52卷 1-4页
作者:田冬 孙超 李日鹏 曹原 陈有根 曹孟科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31 中南大学湖南长沙410083 
轨道车辆地板布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存在磨损和老化的问题,需要对其进行修补或者更换处理,但要实现轨道车辆地板布的高效可靠分解是一个在车辆运营维护过程面临的实际问题。在调研现有分解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使用加热软化结构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官能团改性玻纤增强环氧树脂界面行为的分子模拟
收藏 引用
《玻璃纤维》2025年 第1期 10-14,33页
作者:柯道瑶 吴凯鹏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南京210012 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南京210031 西南交通大学成都610031 
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分析了表面改性SiO_(2)与环氧树脂(EP)界面的粘结行为,从微观角度研究了含氧基团对于复合材料体系的增强机理。结果表明:引入含氧官能团一方面增强了界面结合,使得SiO_(2)承担额外载荷的作用增强,另一方面强化了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