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中铁五局集团一公司"
19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基于长寿命周期沥青路面的结构设计研究
收藏 引用
《材料科学》2025年 第1期15卷 9-17页
作者:杨小永中铁一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陕西 宝鸡 
长寿命路面结构设计对于提升道路基础设施的持久性和经济效益至关重要。本文综合分析了长寿命路面的设计指标、设计指标、路面结构类型以及路面结构设计方法。首先,概述了长寿命路面的设计理念,强调了结构设计、施工技术、经济性和环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BIM技术在双索面斜拉桥施工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工程建设》2025年 第1期57卷 57-61页
作者:王圣 杨小飞 黄浩 任娟 彭琳娜中铁五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湖南长沙410117 湖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湖南长沙410000 
为了解决传统设计的多个技术难点,以清江市政特大桥工程为背景,通过BIM的参数化建模,灵活调整设计参数,实时更新模型,更好地实现适应地形地质和结构安全性需求;通过组件碰撞检测功能,及时发现并解决设计中的空间冲突,实现避免施工中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大型渡槽施工期冷却水管布置方案及优化研究
收藏 引用
《东北水利水电》2025年 第2期43卷 4-6,56,71页
作者:曹肇金 邓建祥 谢欣 孙俊阳 乔天发中铁一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陕西宝鸡721000 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云南昆明650021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河南郑州450045 
本文结合董家村渡槽施工期工程项目,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渡槽施工期仿真计算模型,对埋设在大体积混凝土中的冷却水管的温度场进行计算,并分析水管的布置方式、直径、通水流量、水流速度及冷却水温等因素对温度场的影响。结果显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客运专线梁体竖向变形监测结果影响因素分析
收藏 引用
《铁道标准设计》2009年 第S1期29卷 84-88页
作者:宋晓东 杨鸿彬中铁一局集团五公司陕西宝鸡721006 中铁一局集团四公司陕西咸阳712000 
根据监测梁体竖向变形曲线结果,逐分析梁体变形曲线,采用核查施工记录、试验的方法分析、验证梁体竖向变形曲线异常情况。定性分析、排除梁体徐变监测过程中环境影响因素,为客运专线梁体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提供正确依据。模拟监测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光面爆破及预裂爆破装药量的理论计算与分析
收藏 引用
《铁道标准设计》2009年 第S1期29卷 111-114页
作者:郭跃中铁一局集团五公司陕西宝鸡721006 
光面爆破和预裂爆破在工程建设中广泛运用,但对于装药量缺乏有效的理论计算公式,对破坏机理分析也认识不足。从微观角度入手,分析光面爆破和预裂爆破后气体静压作用原理,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理论计算推导公式。同时对爆破裂缝...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地下连续墙导墙移动模架的设计和应用
收藏 引用
《铁道标准设计》2012年 第2期32卷 92-94页
作者:蒲青松中铁五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长沙410116 
地下连续墙导墙的传统施工方法,其模板安装质量控制难度大,施工效率低,针对现有导墙模板工艺的不足,通过小块钢模与整体桁架等结构相组合的形式,设计出种新型导墙移动模架。新型导墙移动模架改进了导墙模板施工方法,提高了导墙模板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湿陷性黄土CFG桩施工技术
收藏 引用
《工业建筑》2011年 第S1期41卷 837-840,830页
作者:何旭龙中铁十九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预制梁一公司辽宁阜新123000 
大西铁路客运专线十标临猗牛杜制梁场制存梁台座基础采用CFG桩加固,阐述湿陷性黄土CFG桩的施工钻机选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步骤及相关技术参数,分析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提出了解决方法,取得了良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客运专线路基填筑与沉降观测实施管理技术
收藏 引用
《铁道标准设计》2009年 第S1期29卷 4-7页
作者:宋晓东 项志敏中铁一局集团五公司陕西宝鸡721006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安710054 
为确保武广客运专线路基填筑质量,有效控制无砟轨道路基的工后沉降,中铁在实施路基填筑初期:强化培训,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科研先行、精心选择路基填料;填筑过程中坚持标准,样板引路,确保路基填筑工艺施做到位;强化自控体系责任的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种精密三角高程上桥测量装置
收藏 引用
《测绘通报》2013年 第11期 90-92页
作者:谯生有 周建东中铁一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陕西宝鸡721006 
针对高速铁路桥上CPⅢ控制网高程上桥测量特点,设计了种精密三角高程上桥测量装置,削弱了大气折光误差对高程上桥测量精度的影响,免除了桥下过渡水准点的埋设,使三角高程上桥测量路线的选择更为灵活,前后视高差可实现同步、自动观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隧道穿越红黏土接触带初期支护优化研究
收藏 引用
《铁道工程学报》2019年 第9期36卷 49-53页
作者:李雪峰 尚应超 谷笑旭 于介 杨文波 蒋雅君中铁一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西安710054 西南交通大学成都610031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西安710043 
研究目的:不同岩性接触带地质条件复杂,围岩软硬不均,隧道变形与常规地层隧道有所不同。本文以贾塬隧道穿越红黏土与砂岩夹泥岩接触带地段为依托,建立相应数值模拟分析模型,对初支厚度、拱架间距、锚杆长度和间距在控制围岩变形和初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