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云南大学西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10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专家学者简介
收藏 引用
《思想战线》2009年 第3期35卷 F0003-F0003页
何明 浙江省义乌市人,1959年6月出生,博士、研究员、民族学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目前主要从事中国西南民族及其与东南亚族群的互动关系、艺术人类学以及民族志理论方法等方向研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明清时期清真寺建筑的中国化 以云南为例
收藏 引用
《中国宗教》2024年 第4期 80-81页
作者:马治安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云南明清时期中国化清真寺建筑,在选址建造、造型布局、装饰艺术等方面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相融合,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建筑特色,生动反映了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也为现在清真寺建筑的设计提供了借鉴。伴随着伊斯兰教的传入,中国逐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乐业到安居:西南边境外籍人员社区变迁的动力机制研究
收藏 引用
《社会发展研究2024年 第1期11卷 71-92,M0005页
作者:张方亮 游天龙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我国学术界目前较少对我国境内外籍人员社区的生成与变迁的机制进行研究。本文基于内外秩序视角,结合移民创业、移民经济与社区结构理论,对位于我国云南瑞丽的外籍人员社区的起源、变迁与衰败过程进行了深入调研与分析。研究发现,外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南方创世史诗中的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记忆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2024年 第2期 93-107页
作者:李世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中国南方创世史诗蕴含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记忆,具体包括语言文字互鉴的记忆、共享母题的记忆、共有家园的记忆、共享历法的记忆、族际互惠的记忆。多民族的智者在语言文字互鉴中,创作、演述创世史诗,增强凝聚力。母题共享表明,多民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民族交融叙事:早期民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审美自觉与历史绵延(1930~1948)
收藏 引用
《学术探索》2024年 第6期 93-101页
作者:郑文杰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云南昆明650091 
中国民族学的研究范式逐渐从“族别研究范式”转向“族际研究范式”以及“多元一体”研究范式等并存的格局。但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研究依旧停留在“族别研究范式”之下,其研究范式亟待更新。本文便以早期民国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为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文科建设与知识生产能力提升——以人类学/民族学为中心的讨论
收藏 引用
《新文科教育研究2024年 第1期 5-15,141页
作者:何明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昆明650091 
学科分化与细化提升了知识生产的专业化和效率,但也出现学科边界固化和僵化、师生的视野窄化和知识结构碎片化、学术资源的高效配置受限和知识生产的创新性突破不够等问题。新文科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生产和再生产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藏族家屋的文化表征与性别身份建构
收藏 引用
《大理大学学报》2024年 第9期9卷 8-12页
作者:魏宁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昆明650000 
云南迪庆藏族家屋空间不仅仅是一种物理存在,也反映了藏族的文化组织、家庭结构与性别关系的深层次文化意涵。在迪庆藏族的文化背景下,家屋的建筑风格和空间布局深刻体现了藏族对家庭成员性别角色的传统观念,成为理解藏族性别身份构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国外“民族艺术”相关概念辨析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2022年 第5期 113-123页
作者:李世武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民族艺术,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概念。或出于对旧概念蕴含的偏见、不准确性的不满,或出于研究新兴艺术现象的需要,国外学术界试图用“民族艺术”相关概念超越旧概念的局限性,却因对问题的复杂性认识不足而未达目标。相关学者更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业”的标准化
收藏 引用
民族学刊》2023年 第7期14卷 1-15,154页
作者:杨明洪 李易珂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云南昆明650091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业指的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业”这一概念,一方面基于“铸牢”的工程学隐喻,强调实践过程的流程性和工序性,另一方面旨在借助“5W1H”分析法将抽象的意识以具象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柔远人”:儒家处理民族事务的实践原则
收藏 引用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 第5期40卷 10-18页
作者:杨晓薇 何明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思想来源,儒家对于华夏之外“四夷”的思想理念和实践原则在我国传统民族思想观念的形成、处理民族事务的制度设计和实践模式方面无疑具有较大的影响。最早出现于《中庸》的“柔远人”,源于儒家“仁学”的“爱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