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云南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11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艺术空白中国化的N个理由——对全球化时代文艺理论民族身份认同的思考
收藏 引用
《当代文坛》2011年 第3期 24-28页
作者:刘丽辉云南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加速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然而,经济技术的一体化不同于精神文化的一体化。经济的一体化,可使"有余"补"不足",而精神的一体化则不可以强而凌弱。鉴于此,文化的全球化应是建基于差异性、多样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论电影语言符号的语义表现层级
收藏 引用
《当代文坛》2010年 第3期 124-126,134页
作者:崔梅 赵兴元云南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电影作为一种语言符号的运用,肯定是要在传达一定的意义之后,才谈得上艺术效果。画面作为视觉符号,是电影语言符号的表现载体,其语言的语义表现呈现出由意义层到文化层由低到高的层级分布,对画面语言中的语义表现层级进行解构分析,以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大理白族本主崇拜与儒家思想的关系
收藏 引用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 第S2期30卷 73-75页
作者:李福军云南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就白族本主文化与儒家思想的关系作粗略探析,试由此出发揭示儒家思想的现代意义。认为本主崇拜是白族的一种民族民间宗教信仰,其产生、形成的历史已非常久远,它和白族的历史文化、艺术、哲学、村社生活、民族意识等密切相联,形成了一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析崇高范畴向优美范畴转换的可能性
收藏 引用
《当代文坛》2010年 第1期 69-73页
作者:李小敬云南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崇高与优美是美学史上的一对基本范畴,它们广泛地存在于自然领域、社会领域和艺术领域。二者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类历史性实践活动水平的提高,社会实践领域的扩大以及人类审美心理的成熟,崇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论科教片的艺术特征
收藏 引用
《电影评介》2007年 第7期 11-12页
作者:胡涛云南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本文主要分析了科教片的艺术特性,本文认为,科教片的艺术特性包括:科学实证性、逻辑论辩性、科学严肃性、易解读性、知识趣味性五大特性,并认为这五大特性是当代科教片需要具备的五大特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诗性意义的生成及其表现效应
收藏 引用
《当代文坛》2009年 第3期 26-29页
作者:余松云南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诗性意义在艺术文本中的实现,离不开诗人运用语言的目的与意义。在语言和文本的结构功能上,诗性意义被最大限度地激发,成为诗性意义实现的重要环节。诗性意义表现的各种效应,为艺术在人与世界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析影视作品中“门”的二元隐喻结构
收藏 引用
《电影文学2010年 第4期 39-40页
作者:李宇峰 肖青云南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影视空间是对现实空间的截取和艺术化重构,是影视叙事最为重要的元素之一。在影视空间的艺术化重构中,"门"会对影视作品的空间安排造成一定的影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作为空间的联结物,影视作品中的"门"还具有特殊的二元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白族甲马及其社会文化功能
收藏 引用
云南社会科学》2009年 第6期 15-18页
作者:李福军云南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云南昆明650222 
白族甲马,又叫"甲马纸",也称纸马、神马,是民间在祭祀或敬鬼神时使用的一种木刻版画,以造型生动粗犷、雕刻刀法成熟老辣、稚拙厚重、风格朴素著称。白族甲马在体现原始宗教中的祭祀功能的同时,把环境物化为图像的民间艺术样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部“暖”的纪录片——评纪录片《从猎手到守护神》
收藏 引用
《电影评介》2006年 第20期 42-43页
作者:胡涛云南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本文主要是从选题及其思想、创作艺术的特点和画面三个方面来分析由云南电视台一套:《经典人文地理》栏目播出的一部纪录片——《从猎手到守护神》。该片具有:选题重大、思想深刻、画面珍贵和情景珍稀的特点,并且在创作艺术具有:讲述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伦理片转向:情色影像与伦理诉求——以《色·戒》、《苹果》、《左右》为例
收藏 引用
《电影评介》2008年 第19期 10-11页
作者:谢晓霞云南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色·戒》、《苹果》、《左右》等华语片大胆的性爱场景挑战观众接受尺度,更挑战华语伦理片传统的价值取向,原因既在创作者的艺术追求也在时代特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