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33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从杭州动漫同人展看角色扮演者的文化诉求
收藏 引用
《美与时代(美学)(下)》2025年 第2期 59-61页
作者:龙卓玥 樊华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角色扮演作为小众文化,近年来随着亚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尤其受到青少年的接受和喜爱。角色扮演不仅是新奇的装扮,它背后包含深刻的社会心理需求。本文通过分析杭州第三十届动漫同人交流展现场的角色扮演行为,探究角色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和晓梅儿童文学作品中“生态童年”的多维度建构解析
收藏 引用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5年 第1期45卷 62-67页
作者:张佶瑞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纳西族作家和晓梅在儿童文学领域潜心耕耘,其作品以纳西族民族情怀和自然礼赞为突出主题,多手法书写纳西族自然王国,探索自然对儿童由外向内的浸润作用;突破儿童文学母题壁垒,引入爱与死亡,从现代社会关系角度反思儿童自主意识;依托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论中国商业广告的接受心理原则对民族传统文化的选择
收藏 引用
《当代文坛》2011年 第1期 137-140页
作者:李福军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商业广告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常常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为我国的商业广告业提供了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灵感和素材。我们在运用民族传统文化时要注意把握尺度,要深入解读传统文化元素的深刻内涵,做到恰当、合理的运用,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肉身存在论的艺术本质论——对梅洛-庞蒂《眼与心》的解读
收藏 引用
《当代文坛》2012年 第6期 45-48页
作者:刘连杰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眼与心》是梅洛-庞蒂晚年有关艺术理论的论文,主要运用其肉身存在论思想重新阐释艺术的本质问题。在他看来,艺术并非是与真理无关的美的东西,而是不可见的真理在可见者中的降临,艺术并不仅仅是让人们想起某物的辅助物,而恰恰是使事物...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漆器:《红楼梦》的艺术密码
收藏 引用
《红楼梦学刊》2015年 第6期 318-329页
作者:何颖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650500 
漆器在《红楼梦》中以生活用品或工艺品的形象出现,雕漆填金盘、戗金五彩盒、漆匾、漆奁、漆屏风等髹漆物件构成了小说的漆艺世界。通过对工艺技法、艺术价值、出现场合、摆放位置等问题的剖析发现,漆器显现人物性格,反映家族荣衰,表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符号学艺术史论——对梅洛·庞蒂《间接的语言与沉默的声音》的解读
收藏 引用
《当代文坛》2012年 第5期 63-66页
作者:刘连杰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间接的语言与沉默的声音》是梅洛·庞蒂中期有关艺术理论的论文,主要是运用索绪尔的符号学理论重新阐释艺术史的生成问题。在他看来,艺术史并不是一系列艺术事件的松散拼凑,也不是某种艺术精神对艺术事件的外在操控,而是具有内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万玛才旦文学创作对民间文学的编译、化用与拓展
收藏 引用
《民族文学研究》2024年 第4期42卷 93-104页
作者:于敏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万玛才旦作为典型的“本源派生—文化自律”型作家,其创作与民间文学息息相关。民间文学给予他文学的滋养,他则以创作回馈民间文学:编译民间故事,促进民间文学在更广阔的语境里传播;化用民间文学创作小说,既提升了小说形质,又促进了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留白”的审美功能及其华夏美学意蕴——关于“艺术空白中国化”的微观考察
收藏 引用
《当代文坛》2012年 第3期 60-63页
作者:刘丽辉 徐俊六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笔者曾撰文《艺术空白中国化的N个理由》,其文在中西对比的基础上,通过对"空白"产生的时间、"空白"运用的范围、"空白"理论的体系、空白的文化底蕴等诸多方面的辨析考量,从宏观上确证了"艺术空白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世纪以来中国传统诗歌古今演变研究述论
收藏 引用
《学术界》2019年 第6期 108-114页
作者:胡建次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新世纪以来,中国传统诗歌古今演变研究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对传统诗歌古今演变的综合考察,二是对传统诗歌所表现精神内涵演变的探讨,三是对传统诗歌所呈现体式演变的辨析,四是对传统诗歌艺术风格演变的观照,五是对传统诗歌流派古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汤素兰《阁楼精灵》的叙事策略
收藏 引用
《当代文坛》2013年 第3期 141-144页
作者:张玉莲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阁楼精灵》作为汤素兰的代表作之一,其深厚的人文意蕴与作者的叙事艺术密不可分。本文从叙事结构、表现手法和叙事视角这三方面对该作的叙事策略进行探究,以期对该作的叙事艺术有深入的把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