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338 条 记 录,以下是51-60 订阅
视图:
排序:
从任意性看艺术语言的言语特点
收藏 引用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2年 第1期 16-18页
作者:官贵羊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本文主要着眼于任意性原则,以相对任意性和绝对任意性的结合为切入点,总结出艺术语言的四个言语特点:艺术语言是反映真情实感的、包含隐性意义的、超越现实世界的、表现美学神思的语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沤庵词话》词学思想探论
收藏 引用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8年 第1期 38-43页
作者:胡建次 王育涵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南昌大学人文学院江西南昌330031 
沤庵在《沤庵词话》中对王国维"境界"说予以了修正与完善,对词的创作提出了注重炼字、推崇清丽含蓄的表达及讲求隽永之趣等要求,在艺术旨趣上倡导风雅隽逸、清隽绵丽的风格面貌。沤庵的词学思想,体现出一定的时代特色。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论魏晋玄学
收藏 引用
《群文天地》2011年 第11期 174-175页
作者:周竹卿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魏晋南北朝长期处于战乱,国家也处于长期分裂的状态中,而此时期的玄学被称为“魏晋南北朝艺术的灵魂”,是中国哲学和文化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玄学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的,它对魏晋南北朝的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士大夫化的维摩居士:佛教中国化的一个侧影
收藏 引用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 第3期40卷 24-34页
作者:杨吉华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流动站上海200433 
作为佛教中国化的一个侧影,士大夫化的维摩居士形象从儒佛冲突的调和、佛道精神的沟通和佛教自身的变革3个层面呈现了佛教中国化的内在可能性逻辑,其入世修行、逍遥应世、道德自救等行为方式对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处世心态、人格理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音乐与文学的相互关系及影响——以歌曲《心岛》为例
收藏 引用
《艺术研究快报》2024年 第4期13卷 381-387页
作者:鲁保阳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云南 昆明 
文学与音乐在形成时就密不可分,情感性是二者的共通点,同属时间艺术,自音乐和文学相互独立后,探讨二者的结合具有一定的意义。《心岛》围绕大仲马的小说《基督山伯爵》主人公进行创作,主要基于主人公入狱到越狱的情节展开,具有叙事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尼采美学与存在之思
收藏 引用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年 第1期19卷 79-81页
作者:田诗琪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尼采是20世纪西方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整个哲学体系的根本出发点在于真诚地对人生意义进行寻求并且敢于发现人生和时代弊病,力求"重估一切价值",自然,他的美学也没有回避与具体人生甚至是肉体的联系。他的美学孕育于生存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山海情》架构理路探略
收藏 引用
《东方艺术》2021年 第4期 4-8页
作者:唐浩然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山海情》自2021年1月12日开播以来,受到了观众与业内人士的广泛好评。该剧的创作者在脱贫攻坚的语境下,将历史变迁、文化迭代、复杂人性、世俗爱情等众多要素熔于一炉,锻造出了一部兼具艺术感染力与社会影响力的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接受美学视域下杨柳青年画的审美建构
收藏 引用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23年 第2期 114-120页
作者:郭丹妮 何颖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杨柳青木版年画诞生于千年古镇杨柳青,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天津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艺术,于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生长于传统的农耕文明,画面展现出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民众的“期待视野”相贴合。从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临沧佤族汉语情歌比喻修辞格运用艺术研究
收藏 引用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 第11期 80-84页
作者:李双宏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临沧佤族汉语情歌反映了佤族人民的爱情生活,歌词生动形象、感情真挚、充满生活气息,无论是短句情歌,还是较长的叙事情歌,都有鲜明的主题。尤其是情歌注重语言美感,在传唱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修辞格,主要有明喻、博喻、暗喻、强喻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行止见识”论林黛玉缘何不喜义山诗
收藏 引用
《曹雪芹研究》2022年 第3期 89-97页
作者:陈钰君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作为小说中艺术形象的林黛玉与历史人物李商隐,皆极具审美情怀,其诗亦多见感伤缠绵之情调。读者往往认为林黛玉当以李商隐为知己。然而二人诗歌虽情调相似,但诗品却并不相类。本文从曹公所重的“行止见识”这两方面对二人进行比较,探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