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云南艺术学院民族艺术研究院"
11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云南江川李家山青铜羽人舞纹样的多模态话语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美术》2025年 第1期 117-123页
作者:杨清舒云南艺术学院民族艺术研究院 
江川李家山是古滇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地出土的铜鼓、贮贝器中有大量乐舞纹样,表现了古滇国先民在跳羽人舞的场景,展现了时人的生活面貌。舞蹈身体语言学中的多模态话语研究理论能够从文化、语境、形式、意义、表达五个层面对青铜羽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腾冲传统陶器烧制技艺多元主体协同保护的实践路径
收藏 引用
《红河学院学报》2025年 第2期23卷 14-16,22页
作者:孙云灼云南艺术学院民族艺术研究院云南昆明650500 
多元主体协同保护是一种多元主体制度化参与和社会组织化协同的集体行动过程。在腾冲传统陶器烧制技艺的保护与传承过程中,政府、传承人、民间组织等多元主体协同保护意识淡薄。各个重要行为体之间的协同缺乏制度化保障,致使技艺面临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生网络素养研究
收藏 引用
《新闻世界》2025年 第2期 113-116页
作者:杨艾伦 周阳 黄涛 赵颖 刘诗雨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云南艺术学院民族艺术研究院 云南艺术学院学生工作部(处) 云南艺术学院团委 云南艺术学院信息与网络管理中心 
良好的网络素养不仅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利用互联网资源,还有助于大学生有效搜索信息、辨别信息真伪、保护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提升需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参与,贯彻“三全育人”教育理念于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中,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唤醒、重塑与认同:文化记忆的仪式书写——传播仪式观视域下《声生不息·家年华》深度解析
收藏 引用
《全媒体探索》2025年 第1期 130-132页
作者:张文璇 宋淑颖云南艺术学院民族艺术研究院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 
音乐文化传承节目《声生不息·家年华》以中华百年流行金曲为线索,通过仪式要素建构文化记忆,在侧面勾勒中华音乐发展历程的同时,形成多层面的文化认同,激发观众文化自信,推动中华音乐的传承发展。节目通过场域营造唤醒文化记忆,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罗婺土司遗存工尺谱抄本及其曲牌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音乐》2024年 第5期 25-35页
作者:张丽云南艺术学院民族艺术研究院 
罗婺土司遗存工尺谱抄本及其曲牌是中央王朝借助土司对边地实施“以文化民”“以夷制夷”政策的音乐物证。经史料、谱式、印章多方互证,推测盖有彝文印章的工尺谱为清康熙年间以后的土司传本,其译谱和韵谱具有稳定性和变异性特征。罗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环洱海区域鼓吹乐曲牌的音乐结构研究——基于圈层传播的视角
收藏 引用
《中国音乐》2023年 第5期 34-44页
作者:张丽云南艺术学院民族艺术研究院 
鼓吹乐作为全国性意义的乐种,随汉文化经各类传播模式传入环洱海区域,形成以洱海为中心圈层向周边地区辐射的发展样态,并在礼乐制度影响下构建了一套仪式规范化、仪轨程序化的民俗活动,成为鼓吹乐及曲牌繁荣发展的重要文化空间。文化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析《乐记》中《大武》的审美意象塑造
收藏 引用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21年 第6期 60-65页
作者:郭瀚繁云南艺术学院民族艺术研究院昆明650500 
先秦舞蹈审美意象塑造处于萌芽阶段,但依然展现出较为典型的特征。《乐记》中有关于《大武》的记载,文章以此为文献依据,探讨《大武》"六阕"构图语言"立象尽意"和身体语言之意味性。以此表明《大武》在由"象&q...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数智化传播环境下“新农人”短视频的创新策略
收藏 引用
《电视研究2023年 第2期 71-73页
作者:杨璐 唐光庭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云南艺术学院民族艺术研究院 
智能技术正在潜移默化中迅速改变中国的传播环境。“新农人”短视频作为当下农民发声的“新农具”和乡村文化传播的新路径被数智化传播环境深刻影响。本文通过考察“新农人”短视频传播的驱动因素和最新进展,试图探寻在数智化传播环境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收藏 引用
《电影文学》2020年 第24期 187-190页
作者:唐光庭云南艺术学院民族艺术研究院 
1.医手术室夜雷雨交加。孔亦尧躺在手术病床上,医生们往他的脑袋里注射着什么。孔亦尧表情难受,皱眉,微微弧度左右摆动着头。一个医生表情凝重地说:接下来,就看他自己的命了。2.校园内晨孔亦尧慢悠悠地走在去往教室的路上,往常拥挤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云南花灯、滇剧的发展与保护研究(上)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研究2011年 第2期24卷 17-29页
作者:杨军 刘佳云云南艺术学院 云南省民族艺术研究院 
凝聚着云南地方文化精髓的云南花灯、滇剧,是云南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然而,在信息化和网络化的今天,云南花灯、滇剧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困境。本文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对云南花灯、滇剧的形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