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
1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俄侨杜劳在华的舞台美术活动及其影响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24年 第4期 77-83页
作者:张磊 计晨泓 浦安原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上海200090 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艺术史系圣彼得堡199034 
本文聚焦民国时期俄侨杜劳在杭州、上海等地的舞台美术实践和教学项目,分析和探讨其舞台美学来源、创作手法演变和多领域贡献。本文指出,以杜劳为首的俄侨美术家和设计师率先将佳吉列夫舞台美学引入中国,他们的设计经验不仅在中国舞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如何分析和解读广告图像传播中的符号、象征和隐喻意义
收藏 引用
《传播力研究》2024年 第11期8卷 151-153页
作者:郭慧妍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199034 
在当今信息爆炸时代,广告图像已成为企业开展市场营销的重要手段。广告图像中的符号、象征和隐喻意义往往被用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传达产品特性和品牌形象。基于此,本文首先分别阐述广告图像的符号、象征和隐喻意义,继而探讨广告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作为人民艺术意识的工具——彼得格勒高等艺术学校和自由艺术工作室(1918-1921)
收藏 引用
《世界美术》2024年 第1期 119-127页
作者:米哈伊尔·叶甫谢夫耶夫 浦安原(译)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历史学院俄罗斯艺术史系 
本文基于俄罗斯圣彼得堡档案馆藏文献,以圣彼得堡帝国艺术科学院高等艺术学校改组为自由艺术工作室为例,分析了十月革命后俄国艺术领域改革的主要原则。工作室将成为改变周围现实和发展人民艺术意识的工具。这些转变所导致的结果是社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蒲松龄的文学遗产及其俄文翻译
收藏 引用
《蒲松龄研究》2024年 第1期 46-63页
作者:高玉海(译)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中文系俄罗斯圣彼得堡199034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今天,蒲松龄(1640-1715)的名字不仅为古代小说爱好者所熟知,而且可能绝对是中国所有人最熟知的--广泛流行的改编的小说、改编自他的小说的戏剧、电影和电视剧,有的尽管与原著相距甚远,但仍然在解说和广告上提到蒲松龄。大众文化和数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杜劳执教国立杭州艺专考(1932~1937)——以俄罗斯圣彼得堡馆藏档案为中心
收藏 引用
《艺术设计研究》2022年 第3期 43-50页
作者:浦安原 张磊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艺术史系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至抗日战争爆发前,共有11名外籍教师曾加入国立杭州艺专,俄国人杜劳是其中执教时间最长、发挥作用最大的一位。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最终成为了一名近现代艺术设计史上的“失踪者”。本文基于俄罗斯圣彼得堡馆藏档案、手稿等史料,结合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苏里科夫晚年的身份选择与巡回画派的分裂问题研究
收藏 引用
《美术》2022年 第7期655卷 130-135页
作者:冉桑蓬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历史学院 
苏里科夫晚年的社会身份呈现出复杂的变化过程。文章认为,俄国大变革时期的社会经济危机、艺术观念问题和社会舆论因素在苏里科夫身份选择的过程中共同发挥了重要作用,其社会身份的变化,不仅反映出画家晚期艺术生活所处的复杂历史环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悖论与症候:从呼捷玛斯看俄罗斯先锋派乌托邦的幻灭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23年 第12期 85-90页
作者:浦安原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艺术史系 
呼捷玛斯作为俄罗斯先锋运动最重要的中心之一,代表了俄罗斯先锋派的多重面向,其总体矛盾和双重政治折射了先锋派自身的局限与困境。在“总体艺术”的理论框架下,呼捷玛斯通过“生产”消解艺术与制度的隔阂,使先锋派、布尔什维克关于未...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呼捷玛斯一百年:早期现代主义图景残缺的一角
收藏 引用
《艺术设计研究》2020年 第6期 68-72页
作者:浦安原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 
1920年成立于莫斯科的呼捷玛斯(Vkhutemas)是苏联现代主义设计发源地,后成为苏联构成主义的重要阵地,呼捷玛斯的成立响应了新社会的需求,重构了艺术的社会话语,在与包豪斯的互相借鉴中奠定了现代主义设计教育的基本体系,直接影响了现代...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呼捷玛斯悖论:构成主义的国家身份和功能再造
收藏 引用
《艺术设计研究》2021年 第4期 70-78页
作者:浦安原 张磊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历史学院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本文通过梳理考察呼捷玛斯发展轨迹的同时,关注其在苏联社会生产与制度变迁中多重身份流转的原因,并试图就“生产”与“制度”的讨论回答“艺术与政治的关系”这一命题。首先,呼捷玛斯在与包豪斯的相互借鉴中共同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国家形象与文学传播:有关当代俄中文学交流的几点思考
收藏 引用
《文学研究》2020年 第2期6卷 13-18页
作者:罗季奥诺夫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 
近十年来俄罗斯与中国的关系不断加强,并扩展到新的领域,走上新的台阶,俄中文学交流也不例外,它正在经历振兴并探索着新的增长点。中国文学在俄罗斯的译介历来取决于一系列文化、历史和文学的背景,包括两国文化传统的深层差异、文学交...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