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内江师范学院中文系"
4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五百年来一大千”——内江画家张大千
收藏 引用
《文艺争鸣》2005年 第5期 116-119页
作者:邓国军内江师范学院中文系 
广袤的巴蜀大地,人杰地灵、文化璀璨!这方神奇的土地,在历史长河中积淀着独具个性的人文精神。从巫山猿人遗址到三星堆遗址;从闻名世界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到“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白鹤梁;从全国四大佛教名山———娥眉山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果园·生命·艺术——傅天琳组诗《六片落叶》印象
收藏 引用
《当代文坛》2006年 第5期 110-112页
作者:肖体仁内江师范学院中文系 
傅天琳是一位与土地血肉相连、与果园生命相依的诗人。她说:“这片不是诗却是诗的缘由的果园,种满我的酸酸甜甜。像柠檬树和苹果树一样,在我生命的枝头,发出渺小和清新的回响。”于是,当她逃离城市的浮躁与喧嚣,踏进充满宁静与温...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顽强的“癞皮狗”——胡学文《命案高悬》解读
收藏 引用
《当代文坛》2007年 第1期 118-119页
作者:胡智辉内江师范学院中文系 
《当代》2006年第4期刊登了胡学文的小说《命案高悬》。该篇小说的主人公吴响是一个丰满的艺术形象。该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使胡学文在创作上取得了新的成就,超越了他以往的《燃烧的苍白》等作品所展现的人物性格的丰富程度,使他的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论毛泽东诗词中的山
收藏 引用
《毛泽东思想研究》2004年 第2期21卷 140-142页
作者:肖体仁内江师范学院中文系四川内江641000 
毛泽东诗词几乎篇篇见山 ,这些山无不神采飞扬 ,仪态万千。山是毛泽东最常用的空间意象 ,移情入景、化静为动是毛泽东最常用的表现手法。本文从作者的生活经历、性格气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文人画的美学精神本体与艺境生成方式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 第5期 251-253页
作者:邓国军内江师范学院中文系四川内江641112 
文人画家的儒家之"游"与佛、道之"游"构成了文人画家艺术实践的两极,而佛、道之"游"从美学精神层面来看更具有本体性意义;"逸笔草草"是文人画家表现其"逸气"的一种外在方式,即艺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激情炼狱的沉醉——论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抒情诗特征
收藏 引用
《外国文学》2004年 第2期 96-100页
作者:王彤内江师范学院中文系四川内江641000 
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 (1889- 195 7)是拉丁美洲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诗人。本文旨在探寻形成米斯特拉尔诗歌艺术风格的原因 ,除了源自她植根的拉美文化土壤 ,还与她个人遭受的强烈痛苦、真诚朴素的个性和火一样的激情有关 ,...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小说文本到影像世界——论改编理念中的互动与整合
收藏 引用
《电影评介》2006年 第9期 51-53页
作者:高卫红内江师范学院中文系641112 
影视与小说就像艺术园地里的树与藤,相互缠绕,互相纠葛,总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缘。本文追溯近一个世纪以来影视改编理念发展,从理论到实践层层论证、丝丝剥离小说与影视的互动与整合的进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古典艺术经验的现代转换——余光中《中元夜》论析
收藏 引用
《作家》2008年 第2期 50-51页
作者:刘云生四川内江师范学院中文系 
《中元夜》表现了余光中从李贺诗歌中攫取怪诞意象,抒发人生喟叹的高超诗艺。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冷静思考,对人的存在的悲悯谛视;透露出对时代和社会的悲剧感受。全诗既是古典的,又是现代的,以古典的方式呈现现代的艺术精神,完成了古典...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再探电影艺术的魅力之源——以《蜘蛛侠3》等为例
收藏 引用
《电影文学》2007年 第24期 61-62页
作者:杨荣树内江师范学院中文系 四川内江641112 
今天的电影艺术已从教化为主逐渐转向娱乐为主,不再刻意追求内容与意义的特别雅致、崇高与伟大,也不再刻意追求其情节的完整、曲折与细密。在"陌生化"中融入"熟悉化",在精巧地营造"距离"的同时神奇地消解...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南宋诗话“悟诗”思维向度管窥
收藏 引用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 第3期16卷 80-88页
作者:邓国军内江师范学院中文系四川内江641112 
本文以吕本中、姜夔、严羽的三部诗话为切入点来扫描南宋"悟诗"思维向度(即感悟诗歌意境的艺术思维不同层面之定位),认为:从吕本中"悟入"的思维向度来看,他还处于对山谷非常肯定的阶段,这说明南宋确立江西诗派之初...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