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内蒙古大学文学院"
1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民间文学学科建设笔谈
收藏 引用
《民间文化论坛》2024年 第4期 9-31页
作者:毛巧晖 冯文开 黄景春 陈泳超 施爱东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文系 上海大学文学院 北京大学中文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2024年1月22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在“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官方网站公开发布《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简介及其学位基本要求(试行版)》(以下简称《要求》),主要目的是“为各级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红楼梦》潜意识表象描写及其特征
收藏 引用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 第4期36卷 129-134页
作者:冯阳 马冀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内蒙古大学人文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1 
《红楼梦》用梦、幻、痴、迷的艺术世界,给我们展现了众多人物深隐幽微的情感空间,从而全面打开了潜意识表象艺术构建宏大而深邃的艺术天地。在意识的另一面,形象地给我们凸现了人物精神的潜意识内涵。在生活规律和艺术再造的完美结合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清初宗室诗人与汉族文士交游述论
收藏 引用
《民族文学研究》2020年 第6期38卷 85-93页
作者:冯文开 周春兰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内蒙古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清初宗室诗人与汉族文士在人性、情感、审美需求等方面展开了深层的文学文化交融,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兼容并蓄、互有交融的人文景观,体现中华多民族文学在精神追求、审美心理、情感方式等方面蕴含的一体性。文章以岳端、博尔都、文昭为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西园雅集”的真伪及其文化意蕴
收藏 引用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 第2期36卷 25-31页
作者:薛颖 郎宝如南开大学文学院天津300071 内蒙古大学人文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1 
西园雅集是元文人文艺集会活动综合的、艺术的、概括的反映;元文人集团的重要成员李公麟作过《西园雅集图》;米芾《西园雅集图记》属后人伪作;"西园雅集"是元文人处于党争中,追求超然物外的人生境界的体现,也是他们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当代诗歌文化记忆的三种图式
收藏 引用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 第6期 93-100页
作者:鄢冬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1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个体的记忆带有艺术性,回忆的过程往往是对过去事件的整理、加工甚至重构。由于诗人拥有的特殊的语言智能,诗人的回忆带有典型文化意义。在当代诗歌中,广场、乡村、家是三种典型的空间意象,他们成为文化研究中重要的三种范式。图式是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空纳万境 白多余韵——再论词境的“空白”
收藏 引用
《宁夏社会科学》2009年 第1期 165-168页
作者:滕驰 杨新民内蒙古工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1 内蒙古大学文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 
"空白"在中国古典艺术中是一个很重要的范畴。中国古典艺术,无论是国画、书法还是诗词文章,意境之中有空间、有荡漾,神明里透出幽深,不但传达着作者的生命情调,也代表着中国古代文人的宇宙意识。本文试从"空白"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古诗十九首》的修辞技巧
收藏 引用
《汉字文化》2006年 第2期 21-23页
作者:赵利伟内蒙古大学文学院010021 
《古诗十九首》,上承《诗》《、骚》《、乐府民歌》,却比之成熟更具韵致。它宣告了诗歌史上一个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体裁——五言形式的成熟,它所迸射的光芒成了中国古典诗歌史上不灭的亮点。在诗歌艺术的殿堂里,它的魅力如同贮藏在深窖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数字化潮流与文艺美学的范式变更
收藏 引用
《中州学刊》2018年 第2期 152-158页
作者:何志钧 孙恒存鲁东大学文学院 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网络文学研究会 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文艺与审美、文艺学与美学的交错叠合是中国文艺美学的基点。文艺与审美实践的数字化为数字化时代的文艺美学提供了实践基础,不仅有助于催生新的问题意识,也有助于促成数字文艺美学的新范式。"生控复制"和"赛博格"...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微文化语境下数字媒介的审美转型
收藏 引用
《中原文化研究》2014年 第6期2卷 67-72页
作者:何志钧 孙恒存鲁东大学文学院 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数字媒介转型是理解微文化、微审美的切入点。微文化以媒介效应为核心,数字媒介不仅是微文化赖以展开、呈现的主导平台,在更深层次上微文化是以数字媒介生活为构建私人意义的基本凭借和基础。当代微文化本质上是一种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本真性的多元化视角:普洱茶在云南和其他地方的消费研究(下)
收藏 引用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3年 第3期10卷 129-134页
作者:张静红 桂慕梅 黄隽瑾云南大学人文学院云南昆明650091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875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 
在当今中国,普洱茶是最流行的茶叶之一。本文要探究不同群体在不同地点和不同时期对普洱茶本真性的不同理解。通过展现这些多元化的视角,本文认为,普洱茶品味上的差别是不同的自我言说之间相互互动的结果;而且,任何一种自我言说都不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