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内蒙古民族大学辽金元民族文学研究所"
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元好问的文化立场及词学思想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辑刊》2014年 第3期 182-188页
作者:于东新内蒙古民族大学辽金元民族文学研究所 
元好问站在华夏文化守护者和传承人的立场上,在金元鼎革之际,救世活人,存文保道,积极促进了蒙元政权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显示出一种了不起的器识和境界。正是这种"文化大于种族"的立场,使得他的词学思想包蕴古今,兼容百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1980年代以来元好问诗歌及诗歌理论研究文献综述
收藏 引用
《图书馆学研究2014年 第22期 89-93页
作者:于东新 张文苧内蒙古民族大学辽金元民族文学研究所 吉林大学文学院2012级新闻专业 
1980年代以来,随着学术视野的拓展、研究方法的变化、观照角度的更新,学界关于元好问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尤其表现在元氏诗歌艺术、诗歌理论方面,无论是成果的数量,还是研究的深度,都超越了前代,为元好问以及金元文学的未来研究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赵秉文的古体诗及其诗歌史价值
收藏 引用
《中国韵文学刊》2017年 第2期31卷 25-30页
作者:于东新 张丽红内蒙古民族大学辽金元民族文学研究所内蒙古通辽028043 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00 
赵秉文是金源文坛上的古体诗大家,在其传世的214首古体诗作品中,集中体现了他"师古"的诗学主张,其艺术用心是通过继承传统来加以创新,从而"卓然自成一家"。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形成七言古体雄奇纵放的体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赵秉文之“和陶诗”——兼论金代文坛之陶渊明接受的方式
收藏 引用
《中国文学研究辑刊》2016年 第1期 75-84页
作者:于东新 胡春洁内蒙古民族大学文学院 内蒙古民族大学辽金元民族文学研究所 
作为金代文坛陶渊明接受的艺术范本,赵秉文'和陶诗'将陶渊明的人格精神与诗歌艺术结合起来,即在主体人格的塑造上、意象的选取上以及诗境的经营上,取法于陶渊明,有时甚至颇得陶诗风韵。但由于赵氏人格、境遇与陶氏迥异,这种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赤子其心,星斗其文——科尔沁词作家刘长江的创作及其文学意义
收藏 引用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 第3期40卷 42-45页
作者:于东新 白云梯内蒙古民族大学辽金元民族文学研究所内蒙古通辽028043 内蒙古通辽市电视台内蒙古通辽028000 
作为科尔沁乡土词作家,刘长江为情造文,文学成为其安放情感与心灵的寄托,其情感内涵有三个方面:一是家国情怀,二是歌吟亲情与友爱,三是对人间正道的思索与咏叹。与此同时,他还注重艺术品质的经营,具体说,他追求"自然"的艺术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