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电池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的准确估计是电动车安全运行的重要保证。为了准确估计电池的SOC,将观测器的设计原理应用到电池的等效电路模型中,设计了H_∞观测器。以实际容量为90 Ah的新电池为研究对象,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仿真模型实现观测器的计算过程。当新电池运行在DST工况,设定不同仿真初值时,SOC的估计误差绝对值在2%以内,说明H_∞观测器不依赖仿真初始值的选择;分析了SOC-OCV曲线对SOC估计精度的影响,得出在SOC估计精度要求很高时,及时更新SOC-OCV曲线是有必要的。
摘要:为探究低温环境下电动汽车的能量损耗和部件工作效率,以实现整车能量结构优化,考虑电动汽车2种常见使用场景,设计单次续驶和分段续驶2种测试工况,在-10℃和-20℃条件下进行能量流测试,建立了能量流分析模型,定量分析了低温条件下整车能耗和动力电池等主要部件的效率及能耗特性,探明了电加热器的高能耗和能量回收能力受限是导致低温续驶里程降低的主要因素。
摘要:锂离子电池低温特性的研究多限于单体电池,且测试工况单一。分别以纯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单体和系统为研究对象,设计以1/3 C放电至截止电压的恒流一次放电工况,以及以1/3 C恒流放电0.5 h,静置10.0 h,循环至截止电压的多天多次放电工况,并在0℃、-10℃和-20℃下进行放电测试。在多天多次放电工况下,电池单体和系统的放电容量分别为139.14 Ah、138.47 Ah,放电能量分别为505.98 W·h、44 443.40 W·h,均低于恒流一次放电工况下的相应数据;同一工况下,电池系统的低温放电容量低于单体电池。采用数据拟合方式,构建电池系统、单体低温放电能量与温度的关系公式。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