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北京交通大学国家轨道交通安全评估研究中心"
1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铁路专用移动通信场强测量检波方式研究
收藏 引用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6年 第1期16卷 71-77,84页
作者:丁建文 刘杨 费丹 钟章队北京交通大学国家轨道交通安全评估研究中心北京100044 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北京100044 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4 
在铁路专用移动通信网场强测量中,检波方式将决定场强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常用检波方式有正峰值检波、均值检波和有效值检波.铁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GSM-R)场强测量标准采用正峰值检波,而在实际运营中,场强测量的结果与通信系统实际应用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面向负载均衡的高铁路网列车开行方案优化方法
收藏 引用
《自动化学报》2022年 第2期48卷 492-503页
作者:吴兴堂 杨明坤 王洪伟 周敏 吕金虎 董海荣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北京100191 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4 北京交通大学国家轨道交通安全评估研究中心北京100044 
针对当前高速铁路运营过程中存在的运输需求与运力资源不匹配现象,面向负载均衡原理研究了路网条件下运能可适配的高速铁路旅客列车开行方案优化与评估方法.首先,针对路网条件下列车开行方案优化,构建以提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网络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Retina-Face的人眼关键点检测算法研究
收藏 引用
《计算机仿真》2023年 第9期40卷 213-216,354页
作者:陈亮 郑伟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北京100044 北京交通大学国家轨道交通安全评估研究中心北京100044 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北京100044 
应用PERCLOS P80方法检测人体疲劳时,需要对人脸部,尤其是眼部的关键点进行准确而快速的定位,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Retina-Face的人眼关键点检测算法。在分析Retina-Face的网络模型结构基础上,结合疲劳检测的相关场景,有针对性地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铁路信号设备维修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收藏 引用
《铁道通信信号》2018年 第4期54卷 68-71页
作者:张玉梅 张大林北京交通大学国家轨道交通安全评估研究中心 
信号设备的可靠性直接影响着铁路系统的安全和运能,将信息化技术用于铁路信号设备的维修管理,支持电务段的各项日常管理活动,是提高其工作效率、实现向状态修转变的必要手段。以北京电务段为依托,深入调研电务管理需求,在此基础上辨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智能超表面的室内覆盖增强技术研究与实验验证
收藏 引用
《电子与信息学报》2022年 第7期44卷 2374-2381页
作者:费丹 陈晨 郑鹏 游明博 丁建文 王玮 章嘉懿 艾渤 金石 崔铁军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北京100044 南京融才交通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210096 北京交通大学智慧高铁系统前沿科学中心北京100044 北京交通大学国家轨道交通安全评估研究中心北京10004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518057 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1189 东南大学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6 
智能超表面(RIS)通过打造可重构主动智能无线环境,打破了无线通信系统中被动电波传播的局限性,为5G-Adv和6G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该文介绍了RIS系统架构与工作原理,包括硬件设计与波束聚合原理等。搭建了RIS辅助的无线通信实验测试系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注意捕获的列车助调终端轨道图元编码优化研究
收藏 引用
《人类工效学》2022年 第5期28卷 62-66页
作者:孟晓荣 郑伟 黄康北京交通大学国家轨道交通安全评估中心北京100044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铁路安全研究中心北京100081 
目的为了提高助调终端界面的识别绩效,降低界面认知负荷,提高调度员应急处置的操作绩效。方法采用两个单因素(颜色与形状)实验设计,以颜色(颜色的心理三属性明度、色相、饱和度)和形状(条状)为自变量,注意捕获程度为应变量,对两种编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国内外轨道交通综合试验基地现状与发展趋势
收藏 引用
《中国铁路》2023年 第9期 47-56页
作者:刘洋 曹玉峰 蔡小培 姚宇飞 郑伟国能铁路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011 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北京100044 北京交通大学国家轨道交通安全评估研究中心北京100044 
轨道交通综合试验基地主要功能是开展运营线路上无法进行的试验,完成轨道交通新技术、新设备的试验认证工作。其建成可为轨道交通关键部件、关键参数的探索与优化提供基础,对减轻既有线路试验压力、突破轨道交通技术瓶颈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5G-R增强现实通信系统方案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铁路》2021年 第8期 26-32页
作者:李明春 钟章队 陈为 丁建文 单洪政 丁晓强 李如辉北京交通大学智慧高铁系统前沿科学中心北京100044 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北京100044 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4 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市高速铁路宽带移动通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44 北京交通大学宽带移动信息通信铁路行业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4 北京交通大学国家轨道交通安全评估研究中心北京100044 佳讯飞鸿智能科技研究院网络与业务研究所北京100081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提出构建铁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智能联接的战略构想,以实现智能铁路各要素全面感知、泛在互联、融合处理的技术战略目标。增强现实(AR)技术在铁路行业的应用前景广阔,而具有增强现实能力的通信系统,将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MIMO技术演进及其在铁路5G专网应用展望
收藏 引用
《中国铁路》2021年 第10期 93-99页
作者:刘寅生 孙宵芳 胡光祥 李海鹰 王月辉 丁建文 孙斌 钟章队北京交通大学智慧高铁系统前沿科学中心北京100044 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4 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市高速铁路宽带移动通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44 北京交通大学宽带移动信息通信铁路行业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4 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北京100044 上海申铁投资有限公司上海201800 北京交通大学国家轨道交通安全评估研究中心北京100044 
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是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重要技术。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的发展,传统MIMO已演进为大规模MIMO,不仅使移动通信系统性能显著提升,还对5G及未来移动通信系统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公众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也促进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铁路5G专网核心网设备云平台建设方案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铁路》2022年 第9期 69-75页
作者:刘立海 奚敏 丁建文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通信信号设计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6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12 北京交通大学宽带移动信息通信铁路行业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4 北京交通大学国家轨道交通安全评估研究中心北京100044 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市高速铁路宽带移动通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44 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北京100044 北京交通大学智慧高铁系统前沿科学中心北京100044 
研究分析基于网络功能虚拟化(NFV)技术的铁路5G专网核心网设备(5GC)对通信云在可靠性、安全性、时延等方面的苛刻要求,比较不同解耦方式的云平台方案,提出铁路5GC采用软硬件一体化方案或软硬件二层解耦方案。同时提出基于云平台的5GC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