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
2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北京市超细颗粒物短期暴露与儿童肺炎发病风险的关联研究
收藏 引用
《癌变.畸变.突变》2025年 第1期37卷 1-7页
作者:单旭阳 徐洪兵 徐慧颖 关新朋 方嘉堃 王童 徐保平 张琪 黄薇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北京100191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天津300192 陆军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系毒理学研究所重庆400038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北京100045 中日友好医院北京100029 
目的:探究超细颗粒物及不同粒径范围颗粒物短期暴露对儿童肺炎发病风险的影响。方法: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中日友好医院收集2015—2020年0~14岁儿童肺炎急诊数据。通过固定监测站点监测同期空气动力学直径5~560 nm的大气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血必净抗炎作用药效物质基础和多靶点作用效应
收藏 引用
《物理化学学报》2009年 第10期25卷 2080-2086页
作者:马世堂 刘培勋 龙伟 禹洁 徐阳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天津300192 
研究了血必净抗炎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并在分子层面上对复方多靶点作用进行阐释.借助于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技术,构建血必净化学成分数据库,综合应用同源模建、分子对接、药效团模型、数据库搜索等方法,探讨其与炎症靶点5-脂氧合酶(5-LOX...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在细菌感染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科学通报》2023年 第13期68卷 1677-1688页
作者:包佳伟 刘鉴峰 张嘉敏 刘金剑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天津300192 
细菌感染严重威胁着公共健康安全.近年来,随着多种多药耐药细菌的频频出现,抗生素疗效不断下降.设计开发可代替抗生素的新型抗菌材料,在提高抗菌效率的同时,降低细菌耐药发生的风险,已成为当前细菌感染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金属-有机框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外照射辐射防护实用量的新变化
收藏 引用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22年 第2期42卷 150-154页
作者:刘玉连 刘强 阮书州 王海云 张文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天津300192 
国际辐射单位与测量委员会(ICRU)第95号报告提出了一套用于外照射辐射防护的新实用量。该实用量的设计是为了克服现有实用量在概念和技术上的缺点,实现对防护量更佳的估算。本文介绍了外照射实用量的发展过程、定义的变化、计算模体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面向疾病应用的微纳米马达
收藏 引用
《化学通报》2023年 第1期86卷 2-11页
作者:聂红梅 田茂叶 刘伟 刘亚 龙伟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天津300192 
微纳米马达是能将环境中的化学反应或外场(光、声、磁场、电场等)提供的能量转化为推进力,从而产生自主运动的微纳米级人造机器。由于具有集群效应、比表面积大、运动可控等多种特征,微纳米马达在环境修复、药物递送、微纳手术、抗感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辐射生物剂量估算工具BioDoser软件的设计和应用
收藏 引用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11年 第6期31卷 -页
作者:王宏 刘强 万丹丹 向剑 杜利清 王彦 付岳 曹嘉 樊飞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 天津300192 
生物剂量估算是指建立剂量和不确定性因素间的联系,这就需要用数学算法将实验数据拟合成数学曲线,再进行估算分析.人离体外周血辐射实验能够较好地反映人体电离辐射损伤情况[1].因此,实验室建立的外周血辐射生物剂量-效应曲线常用于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放射医学工程与护理交叉前沿课程的设计与教学实践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华护理教育》2024年 第11期21卷 1300-1304页
作者:杨翠红 葛淑芳 牟感恩 刘鉴峰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天津市300192 
目的探讨放射医学工程与护理交叉前沿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效果,为学科交叉融合背景下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确立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与方法、设计课程考核与评价,构建放射医学工程与护理交叉前沿课程的教学方案。202...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GPCR的计算机模拟研究
收藏 引用
《生命的化学》2009年 第3期29卷 422-426页
作者:徐阳 刘培勋 龙伟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天津300192 
G蛋白偶联受体(GPCR)是一类重要的药物靶标,它的三维结构的研究对于药物及其先导物的发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目前关于GPCR三维结构的报道十分有限,用计算机进行结构建模是研究其必不可少的手段。近年来,许多科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分子对接方法的中药抗炎机制研究
收藏 引用
《医药导报》2012年 第12期31卷 1542-1546页
作者:张浩 昝金行 龙伟 刘培勋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天津300192 
目的研究清热、温里、补阳3类中药的抗炎作用分子机制。方法借助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技术,研究上述3类中药中分子与炎症网络中8个关键靶点(JNK-1、JNK-3、P38、IKK、5-Lox、COX-2、LTA4和PLA2)的作用,根据评分结果探讨不同种类中药抗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线粒体靶向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设计及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药学学报》2022年 第3期57卷 681-694页
作者:郑宝鑫 毕常芬 侯文彬 李祎亮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1617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天津市放射医学与分子核医学重点实验室天津300192 
线粒体参与能量提供、信号传导、细胞分化等诸多生理活动,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以线粒体为靶标是一种癌症治疗新策略。利用纳米技术构建线粒体靶向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可改善传统药物溶解性,延长药物半衰期,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及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