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北京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放疗科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中心型肺癌快速旋转调强与固定射野动态调强放疗的剂量学比较
收藏 引用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10年 第4期30卷 448-451页
作者:弓健 余荣 吴昊 韩树奎 徐博 朱广迎 蒋璠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北京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放疗科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00142 
目的 比较快速旋转调强(RapidArc)与固定射野动态调强(dIMRT)两种调强放疗技术在中心型肺癌治疗计划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利用瓦里安(Varian)计划系统(Eclipse 8.6)随机选取10例已行dIMRT治疗的中心型肺癌患者,采用容积调强(vo...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进展期鼻咽癌快速旋转调强与固定野动态调强放疗的剂量学比较
收藏 引用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10年 第5期19卷 410-413页
作者:吴昊 韩树奎 孙艳 蒋皤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北京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放疗科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00142 
目的 比较快速旋转调强与固定野动态调强放疗技术在局进展期鼻咽癌治疗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选取10例局进展期鼻咽癌患者,采用两种治疗技术设计同步推量调强放疗计划.在满足95%计划靶体积达60 Gy情况下,比较两种计划的剂量体积直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保乳术后固定野动态调强与容积调强放疗的剂量学比较
收藏 引用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11年 第3期31卷 317-321页
作者:铁剑 孙艳 弓健 韩树奎 蒋璠 吴昊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北京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放疗科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00142 
目的比较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固定野动态调强与容积调强放疗治疗靶区和危器官的剂量学差异。方法20例左侧乳腺癌患者(均女性,24~75岁)保乳术后接受放疗,在同一患者CT影像上分别进行2野共面动态调强和容积调强(RapidArc)两种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放射性直肠损伤合并焦虑、抑郁躯体症状障碍的问卷调查
收藏 引用
《中华胃肠外杂志》2021年 第11期24卷 984-990页
作者:廉博 曹新平 邓海军 姜军 姜可伟 李心翔 李幼生 林国乐 刘继红 白守民 王峰 王自强 武爱文 肖毅 姚宏伟 袁维堂 张卫 章真 周岩冰 马腾辉 赵青川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外科西安710000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科广州510060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普通外科广州510515 东部战区总医院普通外科研究所南京210002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100044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外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200032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普通外科200011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100730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放疗专科广州510199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胃肠外科102218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成都610041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胃肠肿瘤中心三病区100142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通外科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中心100050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外科450052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肛肠外科上海200433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胃肠外科266003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放射性肠病专科广东省结直肠盆底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胃肠病学研究所广州510655 
目的观察放射性直肠损伤患者合并焦虑、抑郁躯体症状障碍的发生率治疗。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以《中华胃肠外杂志》编委会编委收治的放射性直肠损伤患者为调查对象。调查对象纳入标准:(1)患有盆腔肿瘤,接受过盆腔放疗;(2...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