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北京大学地球物理学系"
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复频率参数完全匹配层吸收边界在瞬变电磁法正演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地球物理学报》2014年 第4期57卷 1292-1299页
作者:李展辉 黄清华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地球物理学系北京100871 
本文将复频率参数完全匹配层(Complex Frequency Shifted Perfectly Matched Layer,CFS-PML)吸收边界应用到瞬变电磁法(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TEM)三维正演中,以替代传统的狄利克雷边界条件,使用时域有限差分法(Finite-difference ...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余辉等离子体研究——Langmuir探针数采系统及空间电位理论
收藏 引用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 第3期27卷 365-372页
作者:秦宏 焦维新 王文清 肖佐北京大学地球物理学系 
本文第一部分设计了余辉等离子体Langmuir探针的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这个系统是可靠的。第二部分对实验中得到的空间电位演化规律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双极扩散电位理论,较好地拟合了实验曲线,在实验中发现的探针电流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种针对气枪记录的三阶段初至震相拾取方案
收藏 引用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年 第1期55卷 120-132页
作者:朱逸馨 张云鹏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地球物理学系北京100871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震观测与地球物理成像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 
针对气枪震源数据信噪比较低和自动拾取初至效果较差的问题,通过引入地震勘探方法来进行初至震相拾取。首先压制噪声;然后利用传统的勘探方法,进行特征曲线计算;最后结合保边平滑方法,确定初至时间的三阶段方案,降低自动拾取方法对数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岩石圆孔结构破坏过程变形场演化的实验研究
收藏 引用
《岩土力学》2006年 第7期27卷 1082-1086页
作者:马少鹏 王来贵 赵永红中国科学院岩土力学重点实验室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辽宁阜新123000 北京大学地球物理学系北京100871 
采用自行设计的岩石材料破坏过程变形场监测系统(Geo-DSCM系统),观测了受单轴压缩的岩石圆孔结构破坏过程中的变形场演化。圆孔结构由大理岩方板在中心钻孔加工而成,以0.02 mm/min的位移加载速度进行单轴压缩至破坏。实验结果表明,载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数字散斑相关方法在岩石破坏测量中的发展与应用
收藏 引用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 第8期23卷 1410-1410页
作者:马少鹏北京大学地球物理学系北京100871 
岩石材料的破坏涉及许多岩石工程的安全,直接导致地震等灾害的发生,因而一直是岩石力学界的重要研究课题。但是,这一研究目前尚缺少一种理想的实验观测方法。本文结合岩石破坏过程的特点和数字散斑相关方法(DSCM)的基本原理,发展了一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利用三维细胞自动机模拟地震活动性
收藏 引用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 第2期42卷 206-210页
作者:朱守彪 蔡永恩 刘杰 石耀霖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地球物理学系北京100871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在由弹簧—滑块—阻尼器组成的平面网络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研究的基础之上,对细胞自动机模型的演化规则进行了修改,并将其由二维拓广到三维。设计了100×100×40网格的三维大型地震细胞自动机模型,生成了13540个“地震”事件。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产生同震电场信号的可能机理
收藏 引用
《国际地震动态》2004年 第z1期25卷 6-页
作者:黄清华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地球物理学系北京100871 
  与地震的孕育和发生相关联的大量电磁学观测与研究已初步证实了孕震过程中的电磁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例如,以中国地震局为核心,在全国范围内布设了各类电磁台网,积累了不少宝贵的观测资料和震例;日本为了对希腊学者所主张的利用地电...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