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北京大学考古与文博学院"
204 条 记 录,以下是111-120 订阅
视图:
排序:
文物展览用可拆解式黄铜支架的设计与制作
收藏 引用
北京文博文丛》2018年 第3期 93-98页
作者:刘彦琪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一、以往文物支架存在的问题在博物馆展陈工作中,设计和制作文物支架,可以提升展品的展陈效果,并起到防震的作用,确保文物在展览中的安全。目前较为主流的支架主要有两种,即亚克力支架和金属支架。前者在当前的展览中使用广泛,但其存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可控考古试验场理念与设计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2年 第7期 134-145页
作者:铁付德 陈建立 张海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100006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北京100871 
我国历史悠久、文明灿烂,历史文化遗产极为丰富。在探索中华民族文明源流和发展的过程中,考古学及其他相关学科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带动了许多探测技术在考古实践中的应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实验考古与公众考古考古学研究中愈发重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洛阳北魏晚期石刻艺术中的西域美术元素
收藏 引用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 第2期31卷 22-36页
作者:张成渝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北京100871 
中古时代的洛阳,由于丝绸之路的畅通,与西域各地有着与日俱增的人事往来和文化交流。尤其北魏建都洛阳之际的西域各国,曾与这一东方都会进行着稠迭连绵的人际往来。此间洛阳以龙门石窟佛教美术为中心的石刻艺术遗迹中,即展现出诸多西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北朝畏兽类形象溯源
收藏 引用
《西部考古2019年 第2期 -页
作者:刘绎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畏兽"是流行于6世纪上半叶至初唐时期的一种半人半兽形象,往往在不同的使用语境下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畏兽源于汉晋传统文化中有着辟邪寓意的力士形象,南北朝时期,以佛教为首的外来文化改造了它的造型特征和文化内涵。对此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寻真——赛克勒北京大学考古特展
收藏 引用
大学生》2018年 第7期 66-69页
作者:朱颖蓓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2018年,北大120华诞。校园西北角,一座宁静的小园名"鸣鹤",这是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所在地。一场名为"寻真"的特展正在此举行。杭侃,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的馆长。1993年,赛克勒刚刚建成移入鸣鹤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枣庄市徐楼村红铜铸镶青铜器纹饰镶铸特征
收藏 引用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7年 第1期29卷 51-56页
作者:胡钢 刘百舸 张夏 王丽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北京100871 枣庄市博物馆山东枣庄277100 
红铜铸镶青铜器是春秋时期青铜艺术的杰出代表,红铜纹饰的镶铸特征是器物铸造工艺的直接反映,但红铜镶嵌青铜器的制作技术仍有许多问题有待于研究探讨。为此,通过直接观察法和X光成像技术,分析探讨了枣庄市徐楼村红铜铸镶青铜器纹饰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郑州明代南陵庄裕王墓石刻调查简报
收藏 引用
《中原文物》2020年 第3期 33-40,F0003页
作者:郭磊 刘彦锋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北京100081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郑州450001 
明初,太祖分封诸子,镇守各地,成祖胞弟朱橚初封吴王,后封周王,就藩开封。南陵王为明周悼王第九子,其墓葬早年简单清理,2004年又进行发掘。先后清理出土汉白玉武官、文官各一件,青石武士、文臣各一件,石羊一件,石马两件,石碑三通和碑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博物馆大学生志愿讲解服务的实践与思考——以陕西历史博物馆为例
收藏 引用
《陕西历史博物馆论丛》2015年 第1期 323-328页
作者:魏子元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文化需求的提高,特别是各大博物馆免费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进博物馆参观学习。而教育功能是博物馆的主要功能之一,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发挥,不仅依赖于博物馆及博物馆工作者本身,还要依靠社会的力量,开展志愿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应用X射线成像对晋侯墓地出土青铜器铸造工艺的研究
收藏 引用
《古代文明辑刊》2013年 第1期 55-81页
作者:胡东波 吕淑贤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引言迄今为止,北赵晋侯墓地是西周时期同等级墓葬中年代序列最为完整、保存最完整、随葬品最丰富的一处,其中的青铜器更是熠熠闪光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发掘至今,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如考古学、历史学、古文字学、艺术史等,并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慈禧戏剧形象管窥——以《德龄与慈禧》等作为例
收藏 引用
《艺术评论》2020年 第4期 152-157页
作者:奚牧凉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史实中的慈禧丰富而复杂。何冀平所著剧作《德龄与慈禧》通过将慈禧回归人性,对其施以一定的积极眼光。联系《天下第一楼》观察,这既与何冀平关心大变革时代中人的多面性有关,也反映出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人们通过历史叙述而力图完成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