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2,79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艺海泛舟四十载,燕园润物十八年--专访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李松教授
收藏 引用
《美术大观》2021年 第10期 116-117页
作者:吴宛妮 陈可(采访) 过好好(采访) 李佳怡(采访) 宋朝(采访)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2021年对于李松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这是他在中国美术史领域耕耘的第四十年,也是他在北大执教的第十八年。驻足燕园的岁月里,多位英才在他的帮助下茁壮成长,为美术史学科添砖加瓦;他多年心力铸就的《中国道教美术史》全卷等学术成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手机新媒体在高校共青团工作中的运用——以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团刊为例
收藏 引用
《思想教育研究》2010年 第10期 76-78页
作者:唐金楠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北京100871 
当前,手机新媒体引领着传播方式的变革,也给高校共青团工作带来了新情境。当代青年大学生通过短信进行的新闻出版活动——手机报,使手机媒体成功地实现了向大众媒体的跨越。高校要通过合理利用版面科学安排信息,利用短信平台扩大资源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电视频道化生存的理论构想及其营销策略——访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彭吉象教授
收藏 引用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6年 第3期28卷 83-87页
作者:彭吉象 杨乘虎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中国传媒大学 
本文系“电视艺术理论名家系列访谈”之九。立足于国际电视业专业化频道发展的整体趋势,彭吉象教授系统分析了专业化频道兴起的多重背景,并就发展历程、运作体制等问题展开深入论述。针对中国电视频道专业化的现实状况和发展趋势,整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与艺间的“理论旅行”——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一川教授访谈
收藏 引用
《四川戏剧》2013年 第10期 5-8页
作者:王一川 张慧喆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学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中国文艺理论学会 中华美学学会 北京电影家协会 
一、关于学术经历1、您曾提到八十年代是中国艺术学的起点,能具体讲讲您的看法吗?或者这个时期对您本人的影响?●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种看法,尚未做正式的学术论证和表达,当然目前只能姑妄言之了。在1985年,随着头一年十月党的十二届三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批评历程与文化立场:走向一种“电影工业美学”——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陈旭光访谈
收藏 引用
《四川戏剧》2018年 第10期 4-12页
作者:陈旭光 李卉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北大影视戏剧研究中心 中国高教影视教育委员会 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委员会 中国电视家协会电视理论委员会 
李卉:陈老师您好,感谢您百忙之中接受我的采访。今天的访谈主要想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您的学术历程和研究感悟,二是您作为电影研究者和批评家,对当下中国电影批评的看法;三是您对建构中国电影工业美学的思考和设想。我了解到您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私密艺术--临淄战国齐墓出土贝壳画刍议
收藏 引用
艺术设计研究》2024年 第2期 32-41页
作者:郑岩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1991年山东临淄徐家村南发掘所获三件战国中晚期带有彩绘的贝壳新近公布,由此使得海外博物馆收藏的同类文物,以及文献中的相关记载得到印证。这些用以把玩的小幅绘画属于私密的、“非礼”的“无益之作”,但却显示出早期绘画艺术超越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女性主义与新艺术史的书写——兼论格里塞尔达·波洛克的女性主义艺术史观
收藏 引用
艺术设计研究》2024年 第1期 107-112,128页
作者:王秋琪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作为新艺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女性主义的介入揭示了正典艺术史长久以来所存在的男性偏向,格里塞尔达·波洛克为此贡献良多。其接纳了后现代的立场,运用多种不同方法论,紧紧围绕艺术家及其作品展开论述,由此实现了对艺术史的解构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形塑繁衍力——汉魏摇钱树再考察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2024年 第5期 136-147页
作者:郑岩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西南地区出土的汉魏摇钱树是一类重要的丧葬明器。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图像学和宗教学层面,侧重解析器物的文化内涵。回到图像本身,摇钱树座中对摇钱树自身形象的描写和陈述,是一种自我指涉的“元图像”;树身设计和制作中的材质选择与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全球艺术”的提出与探讨——汉斯·贝尔廷在现代主义艺术史之后的视域延伸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24年 第3期 134-138,I0003页
作者:胡祎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北京100871 
随着信息时代的全球化的到来,在当代艺术中出现一种“全球转向”的趋势。“现代艺术”“当代艺术”以及“世界艺术”概念范畴现存的局限性,使其无法解决当下某些区域新出现的艺术与历史断裂的问题。在批判与反思的基础上,汉斯·贝...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反思“本土性”:重审中国早期摄影史料
收藏 引用
艺术设计研究》2024年 第1期 11-17页
作者:董丽慧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19世纪中后期,王韬日记对华人摄影师罗元佑的称赞,以及汤姆森中国行记对华人摄影师赖阿芳的嘉许,是两则常被学界引述,以佐证中西摄影师审美趣味不同、且中国摄影师更加胜出的早期摄影史料。本文从“本土”和“他者”视角针对上述文本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