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
311 条 记 录,以下是31-40 订阅
视图:
排序:
诺莱坞电影的兴起与尼日利亚公共文化的转型
收藏 引用
《电影艺术》2022年 第5期 118-125页
作者:程莹 金茜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亚非系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非洲文化研究系 
以奔驰车、拜金女和金钱巫术为代表的意象是诺莱坞电影自诞生以来就极具代表性并反复再现的文化符号。诺莱坞电影中的这些核心意象集中体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尼日利亚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种种断裂和错位。这些核心元素的设置并非一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印度佛教圣树——艺术体现及其文化和宗教意义
收藏 引用
《佛学研究》2023年 第2期 349-363页
作者:黄乐乐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菩提树、无忧树以及娑罗树,作为佛教圣树,可追溯至古印度原始树木崇拜以及夜叉崇拜。它们与佛陀的一生密切相关,并且在古印度艺术(特别是佛教艺术)中也得到了大量的体现。此外,这些佛教圣树与其他宗教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绝对电影,绘制动画与实验图形电影
收藏 引用
《电影艺术》2022年 第3期 34-42页
作者:焦舒曼(译) 缴蕊(译)巴黎八大 巴黎八大电影与视听艺术系 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20世纪初期先锋派画家将绘画与电影相结合的种种实践,对早期艺术电影的蓬勃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启发和影响。无论是以图形和节奏为中心的绝对电影,还是探寻胶片与绘画、雕塑技法融合的绘制动画,都创造了不同于静态绘画,也不同于实景电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更新的逻辑:日本的文化遗产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2023年 第2期 95-100页
作者:许卢峰(译) 章文(校)日本关西学院大学社会学部 法国国立东方语言与文明学院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 
日本的传统艺术与其说是通过属于过往的、已经制成的作品来表达,不如说是通过今天的艺术家对其进行再次更新来表达。艺术作品的创作者才是最重要的,对其作品的保护只能退居次席。经历了岁月洗礼的物品和遗迹逐渐远离公众视野,被赋予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术与道德——《一位女士的画像》中的“如画”审美
收藏 引用
外国文学研究》2021年 第2期43卷 140-152页
作者:修立梅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艺术与道德的关系一直是美国作家亨利·詹姆斯研究的重点之一,此类研究往往将唯美主义视作詹姆斯作品的重要文化背景和参照,然而,在早期代表作《一位女士的画像》中,詹姆斯对英美流行一时的"如画"审美表现出极大兴趣。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洛丽塔》中水域和汽车意象内蕴与亨伯特的悲剧根源
收藏 引用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 第5期44卷 114-119页
作者:孙睿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100871 
《洛丽塔》中的水域和汽车是贯穿全篇的两个重要意象,也是透视男主人公亨伯特毁灭性命运的有效注解。水域指向亨伯特对永恒世界的超验渴望,他将之投射到现实中的女孩洛丽塔身上。汽车象征着物理世界中的动力,借此动力,亨伯特试图将他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弗里德里希·席勒的国家观
收藏 引用
《政治思想史》2023年 第3期14卷 85-105,199页
作者:毛明超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国家”这一政治哲学核心概念也是魏玛古典文学代表人物弗里德里希·席勒关注的焦点。不同于费希特或黑格尔等对国家的推崇,席勒在历史讲演《吕库古与梭伦的立法》中强调,国家并非目的,在剧作《唐·卡洛斯》及相关文本中指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尤素福·伊德里斯《罪孽》叙事悬念研究
收藏 引用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22年 第2期34卷 104-110页
作者:汪柳云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100080 
小说继承了阿拉伯口述故事的传统,将悬念与情节结合吸引读者。在叙事时间上,作者运用倒叙、预叙、拉长时距的手法,营造悬念。在叙事视角上,他利用人物内视角的有限性,造成读者认知空缺,形成谜、凶兆、秘密三种悬念形式。悬念是《罪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希梅内斯诗学的相对边缘性
收藏 引用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 第3期15卷 26-35页
作者:盛周扬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100871 
希梅内斯是西班牙第一位荣获诺贝尔奖的诗人。通过将他置于欧洲现代抒情诗结构这一共时性的语义场中,整体性、历时性地把握其诗学,可见希梅内斯的诗学理念、读者观和创作观在一定程度上与弗里德里希诗论里的“现代性”潮流相异甚至逆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超越“孤立艺术家的神话”——从《奇境》和《婚姻与不忠》浅析欧茨创作过渡期的艺术观
收藏 引用
《当代外国文学》2003年 第1期24卷 147-155页
作者:林斌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评论界普遍将欧茨的小说创作分为以 1 971年的长篇小说《奇境》为界的前后两个阶段 ,因此 1 971到 1 973年这段时期可以称为是作家创作的“过渡期”。这一“过渡期”不仅可以从小说写作手法这个角度得到部分合理的解释 ,而且更为重要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