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作物所"
2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北京地区小麦高产育种的看法
收藏 引用
《华北农学报》1989年 第3期4卷 16-24页
作者:王婉仪 薛民生 朱维云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作物所 
分析北京地区冬小麦高产育种的进展及问题,提出高产品种模式以中间型模式较现实可行,设计时应注意:1.对产量构成三因素要统筹兼顾,尽量挖潜,争取综合优势.2.协调穗粒数与抗寒及熟期的矛盾,在中等小穗数的基础上争取提高小穗结实数并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水分亏缺下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棉花光合特性与产量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作物学报》2021年 第1期47卷 125-137页
作者:冯克云 王宁 南宏宇 高建刚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70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100097 
于2017年和2018年进行田间定位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充分灌溉W1(灌水量4800 m3 hm-2)和亏缺灌溉W2(灌水量2400 m3 hm-2),副区为不施肥(CK)、单施化肥(CF)、75%化肥+25%有机肥(M1)、50%化肥+50%有机肥(M2)、25%化肥+75%有机肥(M...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玉米幼苗叶片硝酸还原酶热稳定系数与田间早衰的关系
收藏 引用
《华北农学报》1993年 第3期8卷 122-123页
作者:王立新 苏青 苏瑞苹 郭强北京市植物细胞工程实验室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作物所 
玉米早衰严重影响籽粒灌浆.在育种过程中,早衰严重的组合将被淘汰,但由于早衰发生在灌浆后期,安排试验时难以事先剔除早衰的组合.为了减少田间设计的盲性,我们对人工培养的幼苗进行生化分析,找到了预测玉米杂交组合早衰程度的方法.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小麦管理专家系统(ESWCM)的研究及其应用
收藏 引用
《计算机农业应用》1995年 第1期 1-9页
作者:诸德辉 赵春江 李鸿祥 赵昌平 郭晓维 张凤廷 杨宝祝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作物所 
ESWCM的建立是在分析处理近100万个实验数据和500条知识数据的基础上完成的。ESWCM把模型技术和专家系统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是一个基于模型的专家系统,ESWCM在组织结构上由自然、社会、经济数据库系统(DBS)...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春玉米高产农艺措施数学模型的研究
收藏 引用
北京农业科学1991年 第5期9卷 1-8页
作者:高质 陈国平 赵久然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作物所100081 
近年来电子计算机在农业科研上的广泛应用.为研究多项因子对产量的影响提供了方便.为了探寻春玉米高产、稳产、高效益栽培技术的依据,我们将5项可控因子做为主要分析对象,采用五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案,利用微机高速运算及模拟功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不同类型亲本材料产量性状的分析
收藏 引用
北京农业科学1998年 第1期16卷 1-3页
作者:田立平 郭仁峻 薛民生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作物所 
不同类型亲本材料产量性状的分析田立平郭仁峻薛民生(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作物所100081)本文通过1996~1997年对40份小麦不同类型亲本材料在高肥水条件下产量及其构成三要素进行分析比较,为分析高产品种的育种模式及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用混合法进行小麦轮回选择若干问题的刍议
收藏 引用
北京学院学报》1993年 第1期8卷 7-10页
作者:孙家柱 朱维云 薛民生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作物所100081 
近些年来小麦品种遗传基础狭窄,抗源单一化现象越来越突出,能否通过轮回选择法选育遗传基础广泛,适应性广的品种呢?我国太谷核不育小麦的发现和鉴定(邓景扬等1982),为这设想更方便地实施奠定了基础。八十年代以来不少学者曾为小麦设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八十年代育成小麦品种(系)产量性状的分析
收藏 引用
北京农业科学1993年 第4期11卷 11-15页
作者:田立平 王婉仪 薛民生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作物所100081 
产量是小麦育种的重要目标。提高小麦产量水平可以通过不同的模式。概括起来不外乎多穗、大穗和中间三种模式。不同麦区,生态条件不同,选育高产品种模式不同;生态条件相同,产量水平不同,选育的模式不同;产量水平相同,选育模式也不一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玉米茎秆耐穿刺强度的倒伏遗传研究
收藏 引用
作物学报》2009年 第11期35卷 2133-2138页
作者:丰光 刘志芳 李妍妍 邢锦丰 黄长玲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北京100081 辽宁省丹东农业科学院辽宁凤城118109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北京100097 
以沈单16和郑单958玉米单交种构成的六世代群体为材料,利用自行设计的玉米茎秆穿刺仪,对玉米地上第三茎节中部椭圆形短轴垂直于茎秆进行穿刺,测定玉米茎秆穿刺阻力。通过P1、P2、F1、F2、BC1和BC26个世代联合分析法,以玉米茎秆穿刺阻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梨‘中矮1号’LUE1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收藏 引用
《园艺学报》2017年 第5期44卷 839-849页
作者:郝宁宁 段续伟 欧春青 陈秋菊 王斐 姜淑苓 马力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农业部园艺作物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辽宁兴城125100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北京100093 
以梨优良矮化砧木‘中矮1号’新梢嫩茎为试材,根据白梨(Pyrus bretschneideri Rehd.)基因组预测的相关基因序列信息设计特异引物,克隆获得1个Katanin蛋白家族成员基因。序列分析显示该基因编码区全长1 566 bp,编码521个氨基酸,预测蛋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