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
46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视图:
排序:
地理·地图·山水:中国美学空间呈现模式的递变
收藏 引用
《文艺争鸣》2020年 第6期 64-77页
作者:刘成纪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 
现代形态的中国美学史研究,自100余年前王国维将美学学科引入中国以来,注定已经成为以西方现代知识框架重建中国历史的工作。今天,我们一般倾向于更善意地看待这项工作的价值,把它称为中国美学的现代转换,但事实上,所谓现代转换几可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40年中国美学史研究的十个问题
收藏 引用
《文艺争鸣》2018年 第12期 85-93页
作者:刘成纪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 
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是中国美学史研究最具历史持续性、也最繁荣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学术贡献主要有三点:一是以美学方式实现了对国家历史的完整书写,出现了大批通史性著作;二是实现了西方美学的中国化再造,为美学学科建设提供了中国话...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种建设性的城市美学
收藏 引用
《河南社会科学》2012年 第2期20卷 14-16页
作者:刘成纪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北京100875 
本期三篇文章,虽然主题各不相同,有的问题也许还是老问题,但都有自己的一得之见。城市美学在西方兴起得比较晚,但在中国却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关注,这无疑与中国当前疾风暴雨式的城市化过程有关。城市已经成为中国人实际生活中的一个重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古典阐释学的“河图洛书”模式
收藏 引用
《哲学研究2018年 第3期 44-51页
作者:刘成纪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 
在《"阐""诠"辨》一文中,张江提出建设当代中国阐释学的构想,这使中国传统有无自身阐释体系成为一个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认为,中国古典阐释学虽然涉及古代经典的方方面面,但以儒家经学为主导。自西汉以降,《易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中国美学的天下体系
收藏 引用
《探索与争鸣》2018年 第8期 109-117页
作者:刘成纪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 
近十余年来,学术界对于中国传统天下观念的讨论,多涉及传统政治制度、边疆史地及国际秩序等问题,但事实上它却是个美学概念。从历史看,这一观念是从中原出发对世界的想象性建构,其地理和时空认知的诗性或审美特性要远远压倒科学性。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康德自然概念的辩证发展
收藏 引用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 第6期 53-61页
作者:周黄正蜜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北京100875 
自然是康德哲学中与自由相对立的中枢性概念,在理论与实践领域,它的三个基本要素可以表述为与超感性之物相对的感性(从质料上而言)、与自发性相对的被动性(从状态上而言)和与道德法则相对的作为感性对象之内在原则的机械因果性(从本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非同一性哲学:阿多诺论把握艺术作品真理性内容的基础
收藏 引用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 第2期 87-94页
作者:罗松涛 陈科宇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北京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北京100875 
阿多诺将非同一性哲学思想贯穿于其批判物化现实的美学理论中。在突破观念论美学、考察艺术作品的真理性内容时,他着重阐释了真理性内容与哲学、抽象同一性与具体非同一性的关系问题,并表明艺术作品的真理性内容不同于哲学认识论所追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自由时间辩证法——从阿多诺文化工业批判谈起
收藏 引用
《教学与研究2021年 第3期 105-112页
作者:罗松涛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北京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 
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代表,阿多诺的文化工业批判理论直指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文化艺术领域的虚假与欺骗特性。在《文化批评与社会》《自由时间》等二战后发表的多篇文稿中,阿多诺在文化工业批判的基础上,进一步区分了自由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阐释的无限及限界:以中国经学阐释学为例
收藏 引用
《探索与争鸣》2020年 第2期 61-68,158页
作者:刘成纪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北京100875 
现代阐释学多集中于文本问题的讨论,但它终究是个哲学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作为解释对象的文本只不过是一个中介,它对外联通世界,对内接引心灵。世界和心灵的双重无限,决定了文本阐释的无限。以此为背景,在阐释者与阐释对象之间,人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家“身体图像”的源与流
收藏 引用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 第3期 77-83页
作者:王欣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哲学国际中心珠海519087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北京100875 
“身体图像”作为一类重要的作品形态,很大程度上体现并代表着艺术家群体的艺术实践风格,中国现代女性艺术家创作的“自画像”受到身体文化隐喻观念的影响,其主体性与身体图像呈现断裂状态;中国当代女性的身体图式则转向“自我图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