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文学院"
10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早期中国现代性情境下袁牧之生平创作再审视
收藏 引用
《电影评介》2024年 第5期 8-14页
作者:王晓旭 史可扬廊坊师范学院文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袁牧之被称为“舞台千面人”[1],提到他艺术上的贡献,会提及多个“第一”:他自编自演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有声片《桃李劫》(应云卫,1934),编导中国第一部音乐喜剧片《都市风光》(袁牧之,1935);创办中国第一个党的电影放映机构“延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国产悬疑剧集中的东北之“声”:论声音人类学视野下的地域文化表达
收藏 引用
《中国电视》2024年 第3期 15-20页
作者:樊露雪 王宜文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随着国产悬疑剧集中东北叙事的兴起,《漫长的季节》《胆小鬼》《无证之罪》《平原上的摩西》等影像文本与东北地域空间、东北地域文化之间互相观照的关系,引起了学界和业界关注,而声音又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以声音人类学“聆听”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本体、概念与艺术媒介:理解游戏的多重视角——Espen Aarseth教授访谈
收藏 引用
《当代动画》2024年 第2期 71-77页
作者:Espen Aarseth 朱小枫(采访/整理)北京师范大学 丹麦科学与文学院 丹麦哥本哈根信息技术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时间:2024年1月2日地点:线上会议、电子邮件Espen Aarseth教授是游戏研究领域中标志性与奠基性的人文学者,也是游戏研究领域唯一的院士,他的成果在欧洲、北美甚至全球范围内都有极高的引用率与影响力。游戏在任何社会与文化中都是一个...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笔谈:数字化为文明赋彩——文物和文化遗产数字技术应用现状与实践路径
收藏 引用
《中国文化遗产》2024年 第2期 4-22页
作者:刁常宇 刘建国 邓非 耿国华 周蓬勃 何捷 王超群 马昭仪 杨红 杨晨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浙江杭州310058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100101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智能测绘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9 西北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文化遗产数字化国家地方工程研究中心陕西西安710127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艺术科技融合创新中心北京100875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建筑学院广东深圳518055 南洋理工大学人文学院新加坡639798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非遗传播研究中心北京100024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200092 
数字技术在文化遗产领域的应用已从最初的信息储存和传输,发展到数据处理分析,进而进化到今天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处理与展示,在文化遗产研究、记录、保护、利用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基本形成覆盖文物保护工作全链条的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诗画中国》:诗画类综艺节目创新表达及诗性精神的价值
收藏 引用
《电视研究》2023年 第1期 85-87页
作者:孙力珍 侯东晓苏州科技大学文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诗画中国》是首部聚焦“诗画一体”的文化类综艺节目,本文认为,该节目以中国古典诗画为主要表现对象,融合先进影像技术,在内容选材、形式设计与文化价值三个层面,实现了中国古典诗画传统的创新性表达,展现出中国传统诗画精神的当代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术批评的素养论转向
收藏 引用
《文艺争鸣》2009年 第1期 117-121页
作者:王一川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文学院 
置身在当前艺术作品五花八门、艺术讯息眼花缭乱的大众文化或消费文化语境中,艺术批评应当如何进行?我这里说的艺术,包括了通常被称为艺术文学、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电影、电视、时装、广告、装饰等。艺术批评,主要是指传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电影世界的错位与对位:2023年奥斯卡四人谈
收藏 引用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3年 第10期 13-39页
作者:戴锦华 王雨童 胡亮宇 王昕北京大学中文系100871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100732 北京语言大学文学院100083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100875 
一错辨身份王雨童:让我们从2023年奥斯卡金像奖谈起吧。^((1))想先请戴老师谈一下对这届奥斯卡的整体印象。从获奖结果看,这是一届“一边倒”的奥斯卡,《瞬息全宇宙》^((2))及其主创团队独揽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坚守传统 探索新境:我的俄苏文论研究之路--访文艺理论家程正民
收藏 引用
《中国文艺评论》2022年 第2期 116-127页
作者:程正民 吴键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文艺学研究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一、走上俄苏文论研究之路吴键(以下简称“吴”):程老师,非常荣幸能受《中国文艺评论》的委托对您开展这次学术访谈。您出生于福建厦门,18岁之前一直在厦门生活与求学,现在回顾来看,家乡的成长经历对您后来的生活际遇与求学科研等有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影视消费的“口红效应”与调整策略
收藏 引用
《电影艺术2009年 第5期 105-107页
作者:李法宝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从2008年年底至今,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这不仅影响到银行业、房地产业、零售业等实体经济,还逐步波及到了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形成“口红效应”。所谓“口红效应”,是指尽管经济不景气,人们仍有强烈的消费欲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想象的公民社会跨文化对话--艺术公赏力视野中的《南京!南京!》
收藏 引用
《电影艺术2009年 第4期 17-21页
作者:王一川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文学院 
《南京!南京!》是一部兼具缺憾与可赏质的影片。缺憾在于所虚拟的日本军人视点及其故事线索过于强势,尤其是没能为代拟日本军人视点提供合理可信的日本文化依托。但影片毕竟通过这种代拟视点而跨越以往抗战影片话语,呈现出想象的公民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