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18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以美育人,润物无声”校园美育体系的构建——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美育工作探索
收藏 引用
《中小学校长》2025年 第1期 39-43页
作者:张义亮 金旭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美术教研组 
“五育”并举是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长期秉承的教育理念。近几年,有关美育的政策不断出台,在政策的引领下,学校持续探索深化美育的发展路径并不断创新实践。通过构建完善的美育课程体系、提升教师美育素养、普及艺术实践活动、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体教融合背景下游泳项目中小学贯通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游泳项目“金奥+”培养模式为例
收藏 引用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2年 第7期45卷 95-103页
作者:张义亮 高捷 胡莹菲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北京100032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100084 
体教融合是新时代国家对体育与教育工作的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中小学贯通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依托其国家体育总局游泳运动管理中心授牌的“中国游泳协会运动学校”的优势,与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共同探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示范高中国际化教育模式探索——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为例
收藏 引用
《亚太教育》2015年 第23期 293-294页
作者:何希娟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北京市构建"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区域多元化教育需求的关键路径。以国际化教育视角全面解读教育国际化的内涵,做好示范高中教育国际化的顶层设计。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国际交流与合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多学科一体化提升初中生数字素养的行动策略——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为例
收藏 引用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4年 第10期 30-32页
作者:赵宝伟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是实现国家数字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新时代数字公民的重要任务。初中生数字素养的调查结果表明,单纯依靠信息科技课程这一已有策略不足以有效提升其数字素养,而要引入多学科一体化融入数字素养的教学实践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变革学校课程范式 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收藏 引用
北京教育(普教版)》2019年 第5期 9-11页
作者: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社会在变革,教育也一直在变化。一是从世界潮流到国家教育战略,都强调公平和优质,特别是公平,这给学校办学带来一些新的挑战;二是目前的在校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自主意识强、自主能力弱;三是考试招生制度发生很大变化,高考和高校招生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真实情境的高中地理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以“学校种植园补水行动”为例
收藏 引用
《地理教学》2025年 第4期 39-43,38页
作者:王惠娟 张家强 张丽平 吴丹丹 张钰 王韬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顺义学校北京101318 北京市顺义区教育研究和教师研修中心北京101321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北京100032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育人价值突出,是落实各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本文基于学校种植园的真实情境,以高一学生在学校种植园维护和管理过程中面临的番茄植株缺水的真实问题为例,设计融合地理、生物学和信息技术的“学校种植园补水行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学生数学问题提出能力培养研究
收藏 引用
《教育科学论坛》2025年 第8期 28-32页
作者:黄荣 桑国元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北京100032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北京100875 
项目式学习可以提升学生数学问题提出能力。实验设计包含研究对象、变量与过程,运用特定评价框架与工具收集数据并分析。结果显示项目式学习显著提升学生该能力,尤其在自由情境下,且在问题复杂性、创新性与有效性方面均有积极变化,研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制作简单的燃料电池”探究型实验教学
收藏 引用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25年 第5期 68-71页
作者:周礼 鲁春梅 陈柔璇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学院广东珠海519087 深圳市盐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广东深圳518000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广东深圳518100 深圳市高级中学广东深圳518040 
通过“制作简单的燃料电池”,以“氢氧燃料电池中氢气和氧气发生反应需要条件吗”“氢气和氧气是吸附在电极上发生反应的吗”等问题为导向,设计相关的探究型实验教学活动,让学生从本质上认识氢氧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反应条件、氢气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学设计
收藏 引用
《历史教学(上半月)》2020年 第1期 28-34页
作者:孙玲玲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人教版必修3的第16课,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三民主义思想”共同构筑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知识脉络,而思想解放运动发展至新文化运动阶段,其注重反思的特点尤为明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当学生走上讲台的时候
收藏 引用
《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 第8期23卷 48-50页
作者:王韬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自2001年秋开始,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及实验教科书走入实验区。面对教育改革的要求和地理课程改革的理念,实验区广大地理教师积极投入到教学改革之中。然而,教师们也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如教学设备差、学生素质低、班级容量大等;同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