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北京建筑大学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荷未来污水处理技术研发中心"
1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Tetrasphaera聚磷菌研究进展及其除磷能力辨析
收藏 引用
环境科学学报》2020年 第3期40卷 741-753页
作者:郝晓地 陈峤 刘然彬北京建筑大学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荷未来污水处理技术研发中心 
强化生物除磷(EBPR)工艺在污水脱氮除磷扮演着重要角色,其机理研究与工程应用也较为成熟.长期以来,Accumulibacter菌属(A菌)作为EBPR工艺最主要的聚磷菌(PAOs)已被广泛接受.同时,具有聚磷能力的Tetrasphaera菌属(T菌)亦被发现,且在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疫情背景下污水的表面活性剂对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与机理
收藏 引用
环境工程学报》2021年 第6期15卷 1831-1839页
作者:郝晓地 杨振理 李季北京建筑大学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荷未来污水处理技术研发中心北京100044 
新冠疫情使人们洗手消毒的频次增加,导致比平日更多的表面活性剂进入污水处理厂,这可能会影响污水、污泥的处理过程。市政污水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浓度一般为5~20 mg·L^(-1),而在疫情期间可达10~30 mg·L^(-1)。污水处理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剩余污泥焚烧灰分磷回收及其技术进展
收藏 引用
环境科学学报》2020年 第4期40卷 1149-1159页
作者:郝晓地 于晶伦 刘然彬 梁远 李富生北京建筑大学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荷未来污水处理技术研发中心北京100044 歧阜大学流域水环境研究中心日本歧阜501-1193 
焚烧渐渐成为剩余污泥终极处理、处置方式,而焚烧产生的污泥灰分又包括了污水绝大分(>90%)的磷.因此,从焚烧灰分回收磷也为污水磷回收提供了最佳位点.从污泥灰分回收磷已存在一些适用技术,但灰分重金属含量对工艺选择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污水潜能开发取决于适时补贴政策
收藏 引用
国给水排水》2017年 第12期33卷 12-18,23页
作者:郝晓地 罗玉琪 林甲 曹达啟北京建筑大学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荷未来污水处理技术研发中心北京100044 
污水含有大量化学能(COD)和热能(余温),其潜在含能值可达污水处理运行所消耗能量的9~10倍。转化污水化学能和热能其实可采用常规技术,传统污泥厌氧消化和水源热泵技术即可奏效。然而,看似简单而又成熟的厌氧消化与水源热泵技术在我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国际上主要污水磷回收技术的应用进展及与之相关的政策措施
收藏 引用
环境工程学报》2022年 第11期16卷 3507-3516页
作者:郝晓地 申展 李季 吴远远北京建筑大学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荷未来污水处理技术研发中心北京100044 北京首创生态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044 
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率先开启从污水及固体废弃物回收磷的技术研发与工程应用,在政策/法律等层面也相继出台或修订了一系列有利于磷回收产品顺利进入市场的法规/条例。从磷的源分离、浓缩液沉淀、污泥分离以及污泥焚烧灰分提取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A^2/O工艺用于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的适宜性探讨
收藏 引用
国给水排水》2017年 第21期33卷 18-24页
作者:郝晓地 李天宇 吴远远 Markvan Loosdrecht北京建筑大学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荷未来污水处理技术研发中心北京100044 
以国内普遍采用的A^2/O工艺为背景,通过与UCT工艺的模拟对比,揭示A^2/O在脱氮上略逊UCT,而在除磷方面明显落后于UCT。倒置A^2/O虽能避免回流污泥的硝酸盐氮对厌氧释磷的影响,但却以牺牲生物除磷为代价。进言之,UCT较A^2/O可聚集更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剩余污泥胞外聚合物回收:藻酸钠正渗透分离的影响因素
收藏 引用
环境工程》2020年 第8期38卷 71-75页
作者:曹达啟 孙秀珍 方晓敏 靳景宜 杨晓璇 郝晓地北京建筑大学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荷未来污水处理技术研发中心北京100044 
剩余污泥胞外聚合物(EPS)具有巨大的回收价值。然而,回收的EPS溶液含水率接近100%,其浓缩脱水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正渗透(FO)膜分离具有膜污染小、浓缩率高、耐高浓度等特点,已成为新兴的节能脱水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死端FO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磷危机下的磷回收策略与立法
收藏 引用
环境污染与防治》2021年 第9期43卷 1196-1200页
作者:郝晓地 郭小媛 刘杰 江瀚北京建筑大学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荷未来污水处理技术研发中心北京100044 
磷是动植物生长必不可少的营养元素,也是不可再生的有限资源。磷在自然界主要以磷矿形式贮藏,磷矿因化学磷肥的生产而被大量消耗,现有储量最多只够维持人类100年的开采。磷最终的归宿是海洋,很难通过自然循环回归陆地。因此,以人工循...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蓝铁矿形成于污泥厌氧消化系统的验证与分析
收藏 引用
国给水排水》2018年 第13期34卷 7-13页
作者:郝晓地 周健 王崇臣北京建筑大学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4 北京建筑大学中-荷未来污水处理技术研发中心北京100044 
磷危机"与"水体富营养化"现象随行,致污水磷回收势在必行。最近,在污泥厌氧消化过程发现了磷回收新产物——蓝铁矿,一种化学稳定性很强、回收用途极为广泛、经济价值更高的磷酸盐化合物。鉴于此,通过试验验证污泥厌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CO_2对可沉微藻油脂含量的影响
收藏 引用
国给水排水》2018年 第11期34卷 1-5页
作者:郝晓地 吴宇涵 胡沅胜北京建筑大学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4 中-荷未来污水处理技术研发中心北京100044 
作为一种光合自养微生物,微藻可以利用无机碳源和氮、磷在其细胞体内合成淀粉、多糖、蛋白质,甚至是油脂。然而,微藻与液体分离通常十分困难,否则,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很容易得到解决。事实上,藻类存在着可以自然沉降的种属,只不过在自...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