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城市更新规划设计研究所"
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面向协治理的存量空间规划转型——海淀一刻钟社区生活圈、创新服务圈试点地区有机更新研究
收藏 引用
城市设计2023年 第5期 34-41页
作者:刘巍 李明玺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城市更新规划设计研究所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新时期,对当前的城乡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城市存量地区的复杂特征和回归人本的转型需求,存量空间规划作为维护公众利益、协调空间利益的公共政策,迫切需要在规划过程、规划方法等方面加快转型与创新。本文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责任规划师引领下副中心街区更新实践——以北京城市副中心玉桥街道为例
收藏 引用
城市建筑空间》2023年 第4期30卷 38-41页
作者:李晓楠 田昕丽 黄菁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详细规划三所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中心分院空间规划二所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城市更新规划设计研究所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详细规划四所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中心02组团(玉桥街道) 
减量发展背景下北京城市副中心全面推行责任规划师制度,通过责任规划师深度参与街区更新,推动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高质量落地实施。基于副中心责任规划师在玉桥街道街区更新工作中的实践,创新提出“责师引领、政企协作、闲置利用、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15分钟生活圈”到“海淀城市双圈”——后大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有机更新之路
收藏 引用
城市建筑空间》2023年 第3期30卷 24-27页
作者:田昕丽 张旭冉 解娜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城市更新规划设计研究所 海淀区学院路街道 
以“15分钟生活圈”的构建方法为研究对象,基于北京市海淀区学路街道“15分钟生活圈”构建的实践方法,结合海淀区城市特色和城市更新特点,将“15分钟生活圈”理论进行在地化发展,创新提出“海淀城市双圈”理论,即“15分钟生活圈和15...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开门编规划”理念指导下的街区更新实践——以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街道为例
收藏 引用
城市建筑空间》2023年 第5期30卷 29-31页
作者:闫思 田昕丽 施展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城市更新规划设计研究所 海淀区花园路街道 
海淀区花园路街道街区更新实践运用街区更新“4+1”工作法,坚持将“开门编规划”的工作理念贯穿始终,形成牡丹园北里1号楼南侧公共空间提升、北京医学附属中学南侧入口公共空间改造提升、Epark园区等落地项目。基于在海淀区从事责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责任规划师助力乡村休闲综合体建设探索与实践——以北京市平谷区综合实践为例
收藏 引用
城市建筑空间》2023年 第5期30卷 25-28页
作者:施志龙 曹力维 兰昊玥 管健行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城市更新规划设计研究所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平谷分局规划科 
将乡村休闲综合体作为研究对象,以平谷区乡村产业发展面临问题为导向,基于责任规划师参与乡村休闲综合体建设的工作实践,从搭建技术协平台、规划引领项目生成、规划管理制度保障、引入乡镇联营公司模式等方面,探索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