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北京电影学院电影文化研究院"
147 条 记 录,以下是121-130 订阅
视图:
排序:
寒冬、复苏与重构:2020中国电影概览
收藏 引用
《现代视听》2021年 第1期 34-39页
作者:虞健 张伟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 
疫情之下,全球影视行业纷纷陷入停摆状态,2020年的中国电影市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至暗时刻"。经历漫长的寒冬后,新主流大片为代表的商业电影,以高品质的口碑和多元化的类型面貌加快了中国电影的复苏进程。与此同时,一批颇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体制、创作与传播——论新中国电影70年的历史经验
收藏 引用
《现代视听》2019年 第9期 23-28页
作者:张伟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 
电影作为记录时代变迁的载体,亦是引领人们精神文明的火炬。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中国电影从黑白影像到华光流彩,在与时代共振中不断革新创造。本文试图重回历史现场,从电影体制改革、电影创作和电影传播三个方面来展现新中国电影70年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主题变奏与类型自觉--杜琪峰都市爱情片研究
收藏 引用
《西部广播电视》2021年 第2期42卷 135-136,140页
作者:姚梦瑄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 
香港回归以来,杜琪峰与他所领衔的“银河映像”团队在艺术与商业配套发展的双轨策略下成就颇丰。都市爱情片作为杜琪峰的商业娱乐创作的招牌产品,具有重要意义。从《孤男寡女》到《单身男女》系列,杜琪峰的都市爱情片通过病理性人物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异托邦空间规划与文化主题变奏——论影像再媒介化的两个基本问题
收藏 引用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20年 第2期34卷 69-73页
作者:赵斌 张娟娟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北京100088 北京电影学院北京100088 
文章主要论述与影像再媒介化相关的两个理论问题:异托邦空间规划与文化主题变奏问题。通过对《蜻蜓之眼》和《24小时惊魂记》等再媒介化作品的分析指出,再媒介化的影像提供了一种自反性的异托邦空间,这构成了影像再媒介化在意义生成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2019年中国电影关键词:关键问题与整体风貌
收藏 引用
《现代视听》2020年 第1期 32-37页
作者:张伟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 
本文借用“关键词”的研究方法,从文化、社会、市场、学术等多个场域阐述各个关键词的内涵与普遍关系,并从宏观角度粗绘2019年中国电影的轮廓。研究发现,2019年中国电影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立足中国式情感的现实主义精神引领着电影创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画旨显影:中国电影对郭熙画论观念的赓续转化
收藏 引用
电影评介》2021年 第15期 18-22页
作者:梁宇锋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文化传播学院戏剧与影视学系 
回溯中国电影历史发展进程,中国电影画面美学内蕴与中国传统绘画之间存在天然的血脉联系。一方面,作为美学溯源的中国传统绘画,既滋养孕育了早期中国电影的取景意识,也赓续影响当代中国电影的镜语表达;另一方面,作为视觉文化的中国电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时代感、IP化与全媒体联动:中国新媒体纪录片研究
收藏 引用
《艺术评论》2020年 第9期 29-43页
作者:赵谦 张思远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 
近年来,中国新媒体纪录片稳步发展,中年消费群体、女性用户逐步成为付费观看纪录片的主力军。"互联网出品"成为一支重要的制片力量。在这其中,主旋律作品较多出现,一些成熟的IP系列仍在持续深耕。在纪录片突出文化深度的同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白描的镜头感及其视觉再现问题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研究2018年 第5期31卷 32-40页
作者:赵斌 胡岳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 
白描从运用于绘画到运用于文学的演变历史过程中,暗含着一种与视觉再现有关的思维模式。随着明清以来世情小说的兴盛与市民文化的兴起,说书人、小说家们对可见世界的追求愈发强烈,白描为视觉再现提供了一条朴素的途径。以"镜头感&q...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她时代”的粉丝消费与网文IP改编
收藏 引用
《文学与文化2020年 第4期 129-135页
作者:许航 丁澎桂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 
网络文学IP的改编成为近年来影视创作的重要手段之一。对掌握了更大消费能力和自主权的女性粉丝的迎合,在很多时候成为IP改编中的创作逻辑。仅仅将女性粉丝视为消费群体,而忽视这个群体中不同类型的粉丝的不同需求,是这种创作逻辑的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数据库电影的概念及其哲学意涵
收藏 引用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21年 第3期35卷 59-64页
作者:赵斌 徐博文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北京100088 
数据库电影,是一种艺术风格,一种叙事样态,一种美学感知惯例,一种偏重展示而非偏重叙事的逻辑,一种可能产生更加丰富修辞效果和诗学含义的话语操作。数据库作为一种思维模式,除了与当代叙事话语风格有关,一定程度上也在“存在论”层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