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北京电影学院电影文化研究院"
147 条 记 录,以下是61-70 订阅
视图:
排序:
记忆的凝结:论电视纪录片《学习的背叛》的现实观照与艺术特色
收藏 引用
《戏剧之家》2023年 第9期 157-159页
作者:阴浩园 周玲玉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北京100088 
韩国EBS电视台出品的社会纪实类电视纪录片《学习的背叛》通过真实地表现平民学子的心路历程,表达对教育失衡和教育功利化的社会性反思,凸显隐藏于日常“学习”之下的集体记忆。《学习的背叛》抽丝剥茧地呈现韩国社会的教育体制僵化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影以载道”与“道”之重构——探寻电影理论“中国性”的方法论思考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 第1期 59-61页
作者:王海洲 林逸枫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 
伴随着文化强国战略的深化,如何将传统文化资源进行价值传承与现代转化,从而有力地参与电影的创作与研究,是紧迫的时代命题。传统文化拥有丰厚的思想资源和多样的艺术门类,从方方面面形塑着中国电影,其中既包含独特的文化符号,也蕴含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冠疫情影响下的欧洲电影业:危机状况与应对政策评析(2020—2021)
收藏 引用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22年 第4期36卷 53-61页
作者:孙滟琳 王垚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北京100088 
2020年新冠疫情来势汹汹,这使得正蓬勃发展的欧洲电影产业惨遭重挫。新冠疫情不仅带来了电影制作、发行、放映各环节的大范围停工等一系列问题,更加速了此前已经出现的、电影业在流媒体高速发展时遭遇的危机。面对危机,欧盟及欧洲各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左派、辩士与文献剧:山姆·格林的“现场纪录片”创作研究
收藏 引用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23年 第6期37卷 27-34页
作者:赵谦 张柳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北京100088 
“现场纪录片”是美国导演山姆·格林所创的一种纪录电影——现场演出形式。这种形式糅合了辩士传统、TED演讲的形态与文献剧的某些形式,并以作者强烈的观点输出,达到向观众传递作者态度、议论的目的。在形式上,作者尤其突出了其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可视的学术研究 关于学术型艺术展的探究
收藏 引用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8年 第3期 171-176页
作者:朱炯 崔延敏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 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 
学术型艺术展,即将学术研究后得到的观点、见解、理念,用艺术展览的形式视觉化表达出来,让受众可以在一个特定的空间内,通过以展品观看为主的方式来体会并理解学术观点和理念。因此,学术型艺术展是学术研究和艺术展览的跨界与合作,策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类型片导演的作者诉求——乌尔善导演访谈
收藏 引用
《当代电影2016年 第4期 34-39页
作者:王垚 潘智欣 付梦然 赵雪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 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 
时间:2016年1月23日下午地点:北京望京Tcoffee为什么选择类型电影?潘智欣(以下简称潘):我们都知道,导演最早是做广告的,您之前的作品我们都有看,包括《拼的就是想法》,我们也能看到您那时在视觉呈现、妆容、颜色和拍摄方法等方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性、政治和先锋艺术——杜尚·马卡维耶夫的电影创作
收藏 引用
电影艺术》2016年 第3期 124-130页
作者:王垚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 
杜尚·马卡维耶夫在他南斯拉夫时期的创作中使用了大量的先锋艺术手法,用拼贴和讽刺的方式处理性与政治的复杂议题,并因此成为20世纪60-70年代最重要的电影作者之一;在70年代中期被迫离开南斯拉夫后,他仍尝试在商业制作中坚持自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卢奇安·平蒂列的电影:现代主义、政治讽刺与后冷战议题
收藏 引用
《当代电影2019年 第6期 89-97页
作者:王垚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 
本文从艺术手法和意识形态书写两个层面,分析了罗马尼亚著名导演卢奇安·平蒂列的电影创作,指出他的作品可以分为冷战终结前后的两个时期,有着一脉相承的明确的现代主义电影手法;同时他也擅长通过营造荒诞的情境来进行政治讽刺,尤...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精神分析人格理论在电影中的无意识再现
收藏 引用
《当代电影2020年 第7期 11-16页
作者:王昱华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 
本文依托精神分析学派的人格结构和防御机制理论,对电影在创作无意识人格心理层面的呈现加以分析,并将这类心理层面无意识呈现的影片界定为隐喻型心理电影。通过《寄生虫》《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国内外影片的人格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文化精神与中国电影的价值表达
收藏 引用
《当代电影2021年 第9期 4-11页
作者:王海洲 袁雅瑄北京电影学院 北京电影学院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 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 
中国电影的民族特色之一在于其立足于独特的中华文化思想根源。本文从天人关系、人人关系、人我关系三个层次考察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要精神内涵,并从天人合一、刚健有为、中庸中和、身心合一等思想观念出发,探讨了中国电影的价值表达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