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北京电影学院电影文化研究院"
147 条 记 录,以下是71-80 订阅
视图:
排序:
《没有过不去的年》:只有回不去的“家”
收藏 引用
《艺术广角》2022年 第1期 62-66页
作者:胡晓娇 张浩北京舞蹈学院 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 
由尹力执导,吴刚、郭涛、吴彦姝和江珊等人主演的电影《没有过不去的年》于2021年上映,导演尹力凭借该片获得第3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提名。影片中主角王自亮和弟弟妹妹回家乡陪母亲过年的故事,透过银幕给观众带来温暖和爱。影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作为“电影电影”的取与舍 以电影《老兽》为例
收藏 引用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8年 第3期 105-111页
作者:孙长江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 
"电影电影"是电影节所代表的"艺术体制",通过其评价体系生产出来的一个流动性的概念,强调电影节赋予一部电影"合法身份"的重要性。《老兽》作为艺术气质鲜明的"电影电影",在主流商业电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拍一部存在主义电影:匈牙利导演拉斯洛·丘尧访谈
收藏 引用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9年 第6期 75-81页
作者:拉斯洛.丘尧 王垚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 
王査(以下简称“王"):从您的短片创作中我注意到您应该是从很小就开始学大提琴了,《三段回忆》和《电车故事》的音乐都是您自己做的。音乐训练对您的艺术创作和电影观念有什么影响?拉斯洛·丘尧(以下简称“拉”):我很意外,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阿迪娜·平蒂列与罗马尼亚新浪潮的终结
收藏 引用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9年 第2期 89-96页
作者:王垚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 
本文在阿迪娜·平蒂列的创作历程及其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的影片《不要碰我》分析的基础上,将《不要碰我》放置进罗马尼亚新浪潮的脉络中,在国际电影节和国内电影体制的背景中,讨论罗马尼亚新浪潮的历史进程,并分析罗马尼亚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性别修辞与历史话语:海外华文女作家小说的电影改编
收藏 引用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年 第9期41卷 108-113页
作者:叶航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 
作为一种文本迁移现象,严歌苓、张翎、艾米等海外华文女作家的小说被多次改编成兼具审美价值与社会话题性的电影作品。这些小说中显见的女性视阈、历史书写经不同创作者影像转换后往往呈现出不同的叙事/美学面向--或承续,或置换。电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21世纪10年代的东欧国家电影:一种电影史写作的实践
收藏 引用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0年 第4期 49-67页
作者:王垚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 
本文首先明确了东欧电影研究需要参照的后冷战和全球电影的背景,并讨论了东欧电影研究中"小国电影"和"电影研究"的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对东欧电影的本土和区域市场、电影节导向的制片和流通方式进行了分析,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经典到应用——电影心理学述略
收藏 引用
《当代电影2021年 第5期 23-32页
作者:王昱华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 
本文从电影心理学概念和身份界定出发,从电影学和心理学两个维度分析了电影心理学研究范畴和机制。对经典电影理论时期电影心理学进行了系统梳理,对精神分析电影理论、神经电影学等现当代理论进行了电影心理学视阈的解析,对电影心理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应势与领潮——“新艺城”与20世纪80年代香港影业
收藏 引用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9年 第7期 51-61页
作者:叶航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 
20世纪80年代是香港电影工业极具活力与创造力的一个时期,而新艺城影业有限公司又是这个时期里颇具代表性与影响力的一家电影公司。本文探讨"新艺城"与香港电影工业的动力关系:把"新艺城"的电影产制纳入当时的影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句子-图像:电影的混沌力量
收藏 引用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0年 第5期 23-30页
作者:王俊祥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 
艺术史研究中"已死"理论的本质是通过对"断裂"的指认在古典与现代之间寻找一种时代精神的共识,而这一思维同样体现在电影研究中。吉尔·德勒兹试图通过"电影已死"指认这种"断裂",但雅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宏大景观、诗意表达与生态创伤——美国自然生态纪录片研究
收藏 引用
《当代电影2021年 第2期 61-67页
作者:赵谦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 
生态纪录片在美国有数十年的发展历程,近二十年的创作尤为蓬勃.生态保护意识的逐步增强是主要原因,但也有商业、政治因素的影响.此类作品中,纪录电影发端最早,电视纪录片也曾在本世纪最初十年扮演重要角色,新媒体领域的制作正在快速崛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