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640 条 记 录,以下是41-50 订阅
视图:
排序:
热轧变形区润滑条件与板带钢表面质量关系试验研究
收藏 引用
《机械工程学报》2012年 第2期48卷 133-137页
作者:朱作鑫 孙建林 高雅 赵海兴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为研究热轧变形区润滑条件与轧后板带钢表面质量关系,对热轧变形区润滑机理进行计算分析,设计一种可移动式热轧工艺润滑装置,用于板带钢热轧工艺润滑试验。研究不同热轧变形区润滑条件对轧后板带钢表面粗糙度、氧化膜断面厚度、钢板酸...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电子铜箔轧制油摩擦学特征及其润滑性能研究
收藏 引用
《功能材料2012年 第20期43卷 2795-2798页
作者:刘娜娜 孙建林 武迪 夏垒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利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单体系油性剂、极压剂在铜箔轧制油中的摩擦学特征,确定了铜箔轧制油添加剂的类型;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含量的添加剂复配后的摩擦学特征,优选了最佳的复配体系,并通过轧制实验研究复配体系的工艺润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高强度热轧双相钢分段相变行为及性能
收藏 引用
材料热处理学报》2014年 第4期35卷 116-120页
作者:周乐育 张丹 蒋波 张朝磊 孙景宏 刘雅政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研究了C-Mn-P-Cr成分设计热轧双相钢分段冷却过程的相变行为,分析了分段冷却工艺参数和卷取温度对铁素体和马氏体相变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分段冷却控制相变过程中,两段水冷间隔空冷开始温度和空冷时间影响铁素体转变体积分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梯度结构半固态9Cr18不锈钢的制备与显微组织演变
收藏 引用
材料导报》2021年 第2期35卷 2120-2124页
作者:王永金 张应超 宋仁伯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基于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设计了半固态触变锻造成形装置,通过触变锻造工艺制备了9Cr18不锈钢制件,研究其显微组织结构和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半固态触变成形装置能够实现9Cr18半固态坯料成形。在触变锻造成形过程中,固相骨架破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金属有机框架材料设计合成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工程科学学报》2020年 第5期42卷 527-539页
作者:鲁建豪 薛杉杉 连芳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是一种新颖的多孔晶体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结构可设计性强等优点,但是,MOFs的低电导率以及在电解液中的稳定性等问题限制了其作为电极材料的应用.近年来,如何结合MOFs的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Fe-Mn-Al-C系中锰钢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收藏 引用
工程科学学报》2020年 第7期42卷 814-828页
作者:宋仁伯 霍巍丰 周乃鹏 李佳佳 张哲睿 王永金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提高,能源消耗和环境问题对汽车用钢提出了轻量化的要求.目前正在发展的第三代汽车用钢的研究思路是将加入轻量元素以"轻"和增强增塑以"薄"相结合.Fe-Mn-Al-C系中锰钢作为第三代汽车用钢的主要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充填速度与浇口对半固态AlSi7Mg合金成形过程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4年 第3期14卷 346-353页
作者:杨卯生 李士琦 徐宏 毛卫民 钟雪友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学院北京100083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确定半固态触变成形的边界条件,在半固态表观粘度耦合于流场的动量方程上,建立半固态AlSi7Mg充型过程的计算模型。对不同充填速度、浇口形状以及浇口设置位置下半固态成形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半固态合金的充填速度对流态及成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钢质蜂窝夹芯减振板的实验研究
收藏 引用
《塑性工程学报》2006年 第4期13卷 82-85页
作者:刘靖 韩静涛 何美凤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采用多目标优化方法设计了3种不同规格减振板的面板、芯材以及蜂窝芯尺寸。面板和芯材之间采用自制助复剂,利用瞬间液相扩散焊原理实现复合,并进行了力学性能和减振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蜂窝板满足力学性能要求,并提高了减振性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DD407/FGH95合金热等静压扩散连接反应层元素互扩展规律 Ⅰ.扩散连接模型的建立
收藏 引用
《金属学报》2013年 第9期49卷 1041-1050页
作者:姚瑶 叶建水 董建新 姚志浩 张麦仓 国为民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钢铁研究总院北京100081 
建立了热等静压扩散连接的数学模型,利用DICTRA软件与Thermal-Calc软件相结合的方法计算了不同温度、不同时间热等静压扩散连接界面反应层元素的互扩散规律与相分布情况,并根据计算结果给出了建议的扩散连接工艺范围,为工艺参数的设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具有核壳结构的FeS_2微米球与碳纳米管原位复合介孔材料的构建及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工程科学学报》2019年 第4期41卷 489-496页
作者:官亮亮 鲁建豪 连芳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通过简单的水热反应原位合成了具有核壳结构的FeS_2微米球与多壁碳纳米管复合的介孔材料(C-S-FeS_2@MWCNT). FeS_2微米球表面由纳米片状颗粒堆叠形成的厚度为~350 nm壳层,以及以化学键的形式吸附在微球表面的碳纳米管共同构成了材料保...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