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北京语言大学中文系"
1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距离之外,空间之内:奥斯卡、电影与今日世界——戴锦华访谈
收藏 引用
《电影艺术》2022年 第3期 91-99页
作者:戴锦华(受访) 胡亮宇(采访)北京大学中文系 北京语言大学文学院 
奥斯卡(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是全球电影工业的风向标,在反映当代电影的发展动态时,亦显示出美国社会文化和全球化的现状与危机。在新冠疫情和流媒体平台的冲击面前,电影的公共性和媒介特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戴锦华教授针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电影世界的错位与对位:2023年奥斯卡四人谈
收藏 引用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3年 第10期 13-39页
作者:戴锦华 王雨童 胡亮宇 王昕北京大学中文系100871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100732 北京语言大学文学院100083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100875 
一错辨身份王雨童:让我们从2023年奥斯卡金像奖谈起吧。^((1))想先请戴老师谈一下对这届奥斯卡的整体印象。从获奖结果看,这是一届“一边倒”的奥斯卡,《瞬息全宇宙》^((2))及其主创团队独揽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走向诗性语言的深层研究——中国诗歌语言艺术原理三人谈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2021年 第5期 92-103页
作者:韩经太 葛晓音 冯胜利北京语言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 北京大学中文系 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 
中国诗歌语言艺术研究,是文学研究"回归文学本位"的重大课题。为了推动研究向深层拓展,我们特邀请在这方面有所建树的葛晓音、韩经太、冯胜利三位教授进行对话,讨论中国诗歌语言艺术研究的逻辑起点、五言诗体生成过程中节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清客新话》:日本对马藩尉探问清初“新知”——福建“漂海唐船”日记的意义
收藏 引用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 第1期63卷 64-71页
作者:李无未 于冬梅厦门大学中文系福建厦门361005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进修学院北京100083 
《清客新话》(1686年)是日本江户时代对马藩保存的一种中国"唐船"船主所写的"每日记"资料,涉及清初福建遇难漂海对马岛"唐船"与日本对马藩主等交往的许多事情。其"问答"部分包括关于清康熙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存在的无奈与活着的疼痛——论毕飞宇小说中的“伤害”主题
收藏 引用
《创作评谭》2005年 第10期 58-64页
作者:张富华北京语言大学中文系 
毕飞宇是在90年代初以先锋作家的姿态登上文坛的,但他在之后的创作过程中,在创作内容和艺术手法上都逐步表现出了丰富性与复杂性,既有对历史问题的形而上的追问与思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凝视与倾听——试论中国当代文学中的视听审美范式问题
收藏 引用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 第1期16卷 82-87页
作者:路文彬北京语言大学中文系北京100083 
视觉与听觉属于审美消费过程中的两种范式,前者偏重于理性,后者偏向于感性。以古希腊哲学为基准确立起来的西方形而上学正是以视觉为本位的,而中国古代老庄哲学构建起的则恰是与其截然相反的听觉中心主义传统。如此两种哲学传统直接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古典小说历史叙事论(之一)
收藏 引用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 第6期33卷 31-37页
作者:路文彬北京语言大学中文系北京100083 
中国史学之发达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即造就了中国叙事艺术的范式与成熟。当然,这种叙事艺术并不是针对史诗或小说这类纯粹意义上的文学文本而言的,而是指《国语》《战国策》《史记》和《汉书》等之类史传文本所借以表述的策略和规则。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伊朗萨法维王朝时期陶瓷业的复兴
收藏 引用
《中东研究》2023年 第2期 262-281,313,314页
作者:王泽壮 曾涛中央民族大学 伊朗伊斯法军大学中文系 北京语言大学国别与区域研究院 伊朗伊斯法罕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 
萨法维王朝是伊朗传统陶瓷业走向全面复兴的时期,也是伊斯兰陶瓷艺术发展的顶峰时期。促使萨法维陶瓷业走向复兴有内外两重因素,内部因素是萨法维陶瓷艺术从制造、装饰到工艺等方面继承了伊朗源远流长的陶瓷传统,外部因素是得益于伊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时代的挽歌——论白先勇《台北人》的感伤主义情怀及其艺术表现手法
收藏 引用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 第1期25卷 81-84页
作者:路文彬北京语言大学中文系北京100083 
《台北人》是白先勇小说创作成熟的一个转折点,其中的一列作品无不流露着显在的伤感主义情绪;透过此种伤感主义情绪的实质,我们不难洞察到白先勇对于那个时代的矛盾心理,同时亦可由此感知历史之于个人命运的影响。而针对其伤感主义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走向诗性语言:中国诗歌的语言艺术
收藏 引用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1年 第11期 63-64页
作者:韩经太 葛晓音 冯胜利北京语言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 北京大学中文系 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 
当今的文学研究者,越来越意识到“回归文学本位”以探究文学本质的重要性。既然如此,关乎文学审美之实践的语言艺术问题,理当进人学术关注的视野。原点的确认:多元逻辑起点葛晓音:我们现在所说的“语言艺术”,并非指诗歌特有的表现艺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