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1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浅析“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艺术
收藏 引用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年 第6期30卷 43-47页
作者:于凤菊 秦国伟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纪委北京100089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089 
"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面临三方面的挑战,一是集体本位与学生主体的张力,二是社会的功利性与道德的非功利性的张力,三是理想与现实的张力。"基础"课的教学艺术体现为生活中"真"与"善"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美学视域下的凌廷堪礼学想探微
收藏 引用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 第2期47卷 22-32页
作者:易冬冬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091 
有清一代,礼学和礼教备受重视,几可比拟西周。清中叶徽儒凌廷堪有丰富的礼学想,其礼学想具有鲜明的美学特质和丰富的美学意蕴,可从三个方面呈现这一点:第一,凌廷堪礼学想的核心是“以礼代理”,这是明末清初以来的“礼教主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政治理论课逻辑体系构建高职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以“毛泽东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例
收藏 引用
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年 第12期 125-129页
作者:周颖 陈旻 袁阳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北京联合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102 
本文以《概论》课为例,深入考实践教学设计理念,依据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从"逻辑互通、内容互融、功能互补、模式互动、成果互化"五个方面,阐释了实践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把握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内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高校政治理论课内容“重复性”问题及其求解——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为例
收藏 引用
想理论教育》2013年 第21期 55-59页
作者:徐先艳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089 
高中政治课与高校政治理论课存在的内容"重复性"问题给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可通过进阶式的教学设计寻找教学的"差异化优势"。具体说来,可通过引入历史视域向学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现代性与中国青年青年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4年 第5期33卷 1-6页
作者:肖峰 方俊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089 华南理工大学思想政治学院广东广州610641 
青年问题是现代社会中相关于现代性的社会问题。中国青年的现代性启蒙与对青年研究的现代性批判一道成为青年问题中与现代性相关的两个维度。由于启蒙涉及到资本主义批判和青年现代公民意识的养成,对青年的现代性启蒙具有浓厚的规训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立足“形势与政策”阐释中国式现代化
收藏 引用
《党课》2023年 第20期 85-88页
作者:张子荣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国式现代化是党的二十大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拓展和深化。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当前高校政课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形势与政策”课程时代感新、政策性强,从课程的名称出发,讲清楚“形”“势”“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党内请示报告制度百年演进中的制度特征
收藏 引用
《理论建设》2020年 第5期36卷 28-33页
作者:赵赟恒 冯浩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089 
请示报告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要制度,是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经历了由萌芽设计到建章立制,其后全面落实,最后走向深化的发展过程,呈现出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发展特征。回溯请示报告制度的演进历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消费主义潮对青年价值观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3年 第3期39卷 34-36页
作者:冯薇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089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经济的持续增长,人们口袋里的钱越来越多,购买力与消费力越来越强,消费品越来越丰富,人们的消费观念与消费方式也随之悄然发生改变。消费主义潮裹挟于各种商品、广告、大片、明星形象中渗入我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针对青年大学生状况以专题模式搞好“概论课”教学
收藏 引用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 第16期29卷 47-51,68页
作者:吴学凡 蒋国栋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089 
"概论课"在大学生政治课中居于最重要的地位,是各个层次大学生的必修课。为增强"概论课"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感染力、凝聚力,使"概论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课程,有必要对大学生有关该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人工智能时代“工作”含义的哲学探析--兼论“软工作”的意义与“工作哲学”的兴起
收藏 引用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8年 第5期32卷 122-129页
作者:肖峰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与科技高等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1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科学与公共事务研究所北京100089 
"工作"对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人工智能引发的社会问题中,对其可能取代人的工作从而使人沦为"无用阶级"是目前最令人担忧的后果。从技术进步必然带来新的分工之历史视野看,"软工作"将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