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华东师大中文系"
4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论广告语创作的定位策略
收藏 引用
《语言文字应用》1995年 第1期 51-55页
作者:邵敬敏华东师大中文系 
论广告语创作的定位策略邵敬敏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总形势的深入发展,广告事业也日益繁荣发达,相应的广告语的研究也兴旺起来了。一方面是广告学界的研究,另一方面是语言学界的研究。前者的研究,由于其重点是整个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儒林外史》评点的源流与价值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战线》1996年 第6期 172-178页
作者:谭帆华东师大中文系 
中国古代小说评点之价值主要包涵三个层面:一曰文本价值,即评点者通过对小说文本的增饰、考订,使评点本在小说个体的演变中获得的版本价值;二曰理论价值,即评点者通过对小说艺术特色和创作方法的品析,所引伸出的创作观念和艺术规律;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南北融合与关羽形象的演变
收藏 引用
《文学遗产》2000年 第4期 106-115页
作者:赵山林华东师大中文系教授 
关羽形象的演变过程,存在着历史与文学、官方与民间、文人与百 姓、宗教与艺术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而其间又贯串着南北文化融合这样一条 重要的线索。作为艺术形象的关羽的相貌、性格、气质、精神,是在南北共同 创造。长期融合、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读黑格尔《美学》笔记(续)
收藏 引用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 第4期30卷 3-15页
作者:王元化华东师大中文系 
黑格尔在《美的理念》中提出了美的法则。不难看出,这些美的法则并不是先验地在自然美产生以前就已存在,尽管黑格尔本人是这样宣布的。事实上,这些美的法则正是从自然生命有机体的法则中概括出来的。离开了自然生命有机体又从哪里去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长安文化与王维诗
收藏 引用
《文学评论》2001年 第4期 101-107页
作者:邓乔彬华东师大中文系 
王维得到唐代宗的“文宗”称誉,除了“侍以酬奉”表现出特有的盛唐气象外,帝都文化的主要方面都呈现在他的诗中,而作为长安文化进与退的边塞文化与隐逸文化也在他的边塞诗和山水田园诗中得到很好表现。唐人的主要唐诗选本都高度评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略谈个性·主体性·深入生活
收藏 引用
《当代作家评论》1999年 第1期 14-18页
作者:徐中玉华东师大中文系 
一、个性、主体性过去,在文化专制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的包围与渗透之下,文学被规定必须服务于政治,并且特别要为现实的阶级斗争服务,虽然口头上有时仍会挂上一两句“艺术”,实际,此时已极难创造出艺术。人和艺术都仅仅被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猫城记》的悲剧意识
收藏 引用
《文学评论》1989年 第3期 152-153页
作者:李劼华东师大中文系 
有不少老舍的研究家们曾经从《骆驼祥子》或者《四世同堂》中探讨过老舍的美学思想。我不否认这两部长篇是老舍的主要代表作,但从老舍整个的创作历程来看,最集中地体现其美学思想的小说,我认为是先遭人们长期冷遇后又被人们争执不休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钱钟书与清学
收藏 引用
《晋阳学刊》1991年 第2期 95-100页
作者:胡河清华东师大中文系 
大学者大艺术家尽管有超越前人的地方,但用历史的观点看,他们又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置身于其中的文化传统的恩泽。对于钱钟书来说,我认为有必要将他的研究特色放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的范围内加以考察。“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这个概念,...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古代剧论中的人物形象论
收藏 引用
《河北学刊》1997年 第1期17卷 55-59页
作者:赵山林华东师大中文系 
古代剧论中的人物形象论·赵山林戏剧人物,是戏剧艺术的生命。戏剧艺术应当把人物形象的塑造作为自己的中心任务。戏剧文学的各种要素,无论情节、结构、语言等等,它们的设计、组织和安排,都应当以人物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我国古...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鲁迅、胡适与《西游记》研究的现代转型 "五四"时期《西游记》学术史论之一
收藏 引用
《明清小说研究》2004年 第1期 151-163页
作者:竺洪波上海华东师大中文系 
"五四"之际,《西游记》研究发生了一次脱胎换骨的裂变,实现了影响深远的现代转型。鲁迅、胡适富有开创性、卓有成效的《西游记》研究是最为直接和主要的动因。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梳理、总结了神魔小说的历史,精辟地揭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