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
8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科幻叙事与后人类他者形象
收藏 引用
《天津社会科学》2025年 第1期 141-148页
作者:王坤宇 张桂丹集美大学文法学院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 
科幻艺术是人类新认识和推断的文本写照,是新他者观最好的具象化书写,也成为推演后人类社会、伦理、世情、斗争等的抓手。科幻叙事是反思人类中心主义,想象后人类的重要方法。在科幻叙事中,他者形象以外星人、人工智能、动植物和工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浮艳之外——萧纲诗歌在明代的接受转向
收藏 引用
《中国文学研究》2025年 第1期 73-81页
作者:易兰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国家语委研究型基地全球中文发展研究中心上海200062 
在中国文学史上,关于萧纲诗歌的评价抑扬霄壤。南朝人视其为“轻薄”“妖艳”,注重从政治和道德的角度批判。隋唐时期,萧诗被全部归于宫体诗的共名之下,唐代史家甚至斥之为“亡国之音”。唐宋元三朝论萧诗,多不出轻靡、道丧之评。这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汉字教学中的探究
收藏 引用
国际中文教育(中英文)》2025年 第1期10卷 35-47页
作者:吴勇毅 王露锦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应用语言研究所国家语委全球中文发展研究中心 世界汉语教学学会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 
汉字作为一种表意文字,在学习时涉及形、音、义、用等多个方面。本文依据汉字习得、汉字教学的规律和特点,以微课为切入点,构建了汉字教学的翻转课堂模式。微课在课前为学生提供了汉字的笔画、部件、发音以及文化等基本知识,多媒体、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术“赛博格”:基于物转向理论的现成品艺术考察
收藏 引用
《文艺争鸣》2023年 第9期 77-82页
作者:王茜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 
艺术向来被认为是人的情感体验在物质世界中的投射以及人工技巧的产物,虽然艺术作品拥有事物的形态,但它本质上却是以物的自我退隐换取人的在场,欣赏艺术品意味着欣赏绽放于作品物质形态中的存在世界,作为艺术品物质躯体的质地、线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分析美学中的时间性问题——一种基于亨普尔模型的艺术理解视角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2022年 第3期 31-43页
作者:林云柯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 
通常认为,分析美学肇始于维特根斯坦后期论说集《哲学研究》的出版,以“艺术定义”为初始问题,进而走向艺术体制论的空间性分析。事实上,在分析美学的起源中也存在一条基于时间性分析的脉络,亨普尔对于普遍规律的解读是其重要先导。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气韵”到“气氛”:走向日常感知世界的审美现象学
收藏 引用
《江西社会科学》2019年 第11期39卷 84-93页
作者:王茜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 
从气氛美学的角度来看,气韵从属于艺术形象单方面的审美特性拓展为艺术形象与欣赏者、事物与感知者共在的意向性审美经验。气韵既是艺术形象或事物迷狂式的空间存在方式,也是欣赏者性情化的身体在场方式,同时还是由人和事物、艺术形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费穆与上海艺术剧团《秋海棠》演出本
收藏 引用
《戏剧艺术》2019年 第4期 62-71页
作者:李清宇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 
多年来,依据秦瘦鸥的说法,研究者们一直将1946年百新书店出版的《秋海棠剧本》视为由秦瘦鸥、顾仲彝、费穆、黄佐临共同创作的剧本。实际上,这一剧本是秦瘦鸥根据1942年上海艺术剧团排演话剧《秋海棠》时产生的演出本整理而成的,而演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第三维特根斯坦”与“影像间隙论”--关于“视觉语言”的分析式考察
收藏 引用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1年 第12期 4-15页
作者:林云柯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 
在“分析美学”的主流认识中,1958年出版的维特根斯坦后期思想论说集《哲学研究》作为起源性文献使得“语言”这一词汇进入其他艺术知觉领域,并成为一个通行后置范畴。但与此同时,《哲学研究》第二部分关于视觉问题的论说又往往被作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小说C位还保得住吗,兼谈长影经验
收藏 引用
《文艺争鸣》2018年 第10期 147-148页
作者:毛尖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 
听了一上午各位老师的发言,感觉自己的立场一直也在移动。我们今天的这个议题,"从小说到电影:艺术形式的转换与生成",在有些老师的发言中,小说明显占据主位论述,电影改编成为一种是否能忠于原著的艺术。这方面,吕新雨和杨庆祥老师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术作品中的世界问题——从梵·高的《农鞋》开始
收藏 引用
《文艺争鸣》2018年 第8期 89-93页
作者:王茜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 
一、农鞋的归属:史家眼光如果引用海德格尔那首著名的农鞋之歌,那么我们就会陷入一种神性呼吸其中的氛围里:从那黑洞洞的敞口中出现的,并不是破旧的农鞋,而是一种人居于其间的存在。虽然农鞋是实在的,但在作品中,我们当只将此存在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