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华东师范大学附属贵阳学校"
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看清生物体——《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作业设计
收藏 引用
《初中生辅导》2022年 第28期 54-59页
作者:蔡卿龄华东师范大学附属贵阳学校 
生物学研究的对象就是生物体,弄清生物体的构成才能更好地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生物学也是生命学,是科学,需要同学们感受生命、认识生物体,从微观到宏观,从部分到整体,即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到生物体,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议人生百态 论世间万物——议论性文章学习指导
收藏 引用
《初中生辅导》2022年 第27期 26-32页
作者:何洁华东师范大学附属贵阳学校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核心素养之一,这里所说的思维是言语思维或主要是言语思维。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对语文学习来说,具有非常重要和特别的意义。如果说文学类文本侧重培养同学们的形象性艺术审美思维,那么,议论性文章则着重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携手历史文化,爱我锦绣中华--“身边的文化遗产”专题学法指导
收藏 引用
《初中生辅导》2022年 第2期 35-37页
作者:何洁华东师范大学附属贵阳学校 
一、什么是“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历史留给人类的财富。从存在形态上分为物质文化遗产(有形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做中学”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收藏 引用
《贵州教育》2022年 第20期 30-32页
作者:曾琪华东师范大学附属贵阳学校 
美国现代教育家约翰·杜威以“教育即生活”“教育即成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为逻辑起点,对知与行的关系进行了论述,提出了举世闻名的“做中学”理论:主张让儿童在动手实践中去获取知识、能力、技能、情感态度等,认为“做中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以表现性评价撬动小学生课外科幻小说阅读——以《海底两万里》为例
收藏 引用
《贵州教育》2024年 第3期 4-6页
作者:谌谋美华东师范大学附属贵阳学校 
本文以《海底两万里》为例,探讨以表现性评价撬动整本书的深度阅读的设计与实施。教师需要根据课程标准、学情起点和名著内容,设计整本书阅读目标、学生阅读表现性任务和相应的评估工具,在实施阅读活动和分享阅读成果等环节中,收集学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三教”理念下初中数学教与学的实践探索——以“图形旋转的定义和性质(第1课时)”为例
收藏 引用
《中等数学》2024年 第1期 21-27页
作者:陈加统 陈佳华东师范大学附属贵阳学校550081 
“图形的旋转”是初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创设生活情景、数学情景、设计实践操作等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经历图形旋转概念的形成过程和旋转相关性质的探索过程,在“三教”理念下不断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课程思政的“感受可能性”教学设计与实施
收藏 引用
《数学教学》2021年 第8期 11-16页
作者:陈佳 杨孝曼华东师范大学附属贵阳学校贵州贵阳550081 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上海200062 
1引言“课程思政”的概念早在2014年就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提出并在上海的一些高校进行了试验,社会反响热烈[1].“课程思政”是相对与“思政课程”提出的新概念,立足于深入挖掘思想政治理论课之外的各级各类课程和教学活动中蕴含的思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