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华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理论系"
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二战后德国现代音乐与现代艺术交融的开端——探析吉赛尔·克列伯《鸟鸣机器》
收藏 引用
《中国音乐学2022年 第2期2卷 130-140页
作者:王刊华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理论系 
1945年二战结束,战后德国出现了第一批青年作曲家,他们不仅对纳粹时期被禁的现代音乐求知若渴,还对战争前的现代艺术心生向往。西柏林新生代作曲家吉赛尔·克列伯(Giselher Klebe,1925—2009)受到德国包豪斯大师保罗·克利(Paul...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倾听之眼”还是“观景之耳”?——贾达群《漠墨图》中的声景研究
收藏 引用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9年 第1期 104-112页
作者:郑艳华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华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理论系 
法国象征主义文学的后期代表人物保罗·克洛岱尔在其著作《倾听之眼》中指出"画作需要侧耳倾听",他提倡用"聆听"的方式解读绘盛、观察世界。加拿大作曲家默里.谢弗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声景"理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流动的风景:周文中弦乐四重奏《流泉》研究
收藏 引用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9年 第2期 16-26页
作者:郑艳华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华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理论系 
文章以周文中先生的弦乐四重奏《流泉》(Streams)为研究对象,主要围绕第一、二乐章展开分析,力图论证与表达两层含义:第一,作曲家通过作曲技术实现标题的寓意,以音高、音色、力度、演奏法等不同音乐要素在音乐发展中的渐变表达流泉这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