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5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线索在多媒体学习中的作用
收藏 引用
心理科学进展》2013年 第8期21卷 1430-1440页
作者:王福兴 段朝辉 周宗奎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武汉430079 
线索在多媒体学习中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设计形式,具有引导注意、组织和整合信息的功能。综述已有研究发现,线索具有引导学习者加工特定位置信息、忽视无关信息干扰的功能;在特定条件下帮助学习者整合图-文信息,并且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网络使用经验对动作动词加工的影响
收藏 引用
心理学报》2015年 第8期47卷 992-1003页
作者:刘思耘 周宗奎 李娜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武汉430079 
具身认知理论认为高级概念认知和低级感知觉认知紧密关联,且两者共享相同的神经系统。本研究设计了3个实验:实验1观察面表情动词加工是否受面情绪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网络使用经验多的被试在促进和抑制面积极表情条件下对动词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视觉和听觉情绪设计对多媒体学习的影响
收藏 引用
心理科学》2018年 第5期41卷 1124-1129页
作者:熊俊梅 辛亮 高苗苗 王福兴 周丽 龚少英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9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武汉430079 
大学生为被试,特异性免疫工作原理为材料,通过实验法研究视觉和听觉情绪设计对多媒体学习的影响。实验1发现视觉情绪设计诱发了学习者的积极情绪,提高了保持成绩。实验2发现听觉情绪设计可以诱发学习者的积极情绪,提高相关认知负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计算机的反馈复杂性和先前知识对学习的影响
收藏 引用
心理行为研究》2019年 第6期17卷 765-772页
作者:龚少英 韩雨丝 王祯 徐升 刘小先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暨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采用两因素实验设计探索计算机环境下精细反馈的复杂性和先前知识对学习的影响。106名具有高或低先前知识的大学生被随机分配到线索和详细解释两种复杂程度不同的反馈条件下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和学习结束之后分别测量学习者对反馈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情绪设计对多媒体学习的影响
收藏 引用
心理学报》2017年 第6期49卷 771-782页
作者:龚少英 上官晨雨 翟奎虎 郭雅薇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暨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9 College of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Georgia 
通过两个实验探讨多媒体学习中情绪设计对学习者情绪、认知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影响。实验1将内情绪设计与外情绪诱发两种方式结合起来,探讨多媒体学习环境中不同方式诱发的积极情绪对学习的影响。实验2进一步聚焦于内情绪设计,考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大众与个人审美品位的认知与神经机制
收藏 引用
心理科学进展》2022年 第2期30卷 354-364页
作者:胡佳宝 雷扬 定险峰 程晓荣 范炤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中师范大学)人的发展与心理健康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武汉430079 
大众与个人的审美品位分别代表了审美活动在个体间的一致性和差异性。将大众品位和个人品位相结合的新趋势正在挑战传统的"普遍性"审美法则,并日益凸显审美反应的个体差异。存在诸多因素可以调节大众和个人审美品位的相对比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学习者控制和任务难度对多媒体学习的影响
收藏 引用
心理行为研究》2017年 第3期15卷 335-342页
作者:龚少英 张盼盼 上官晨雨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9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武汉430079 
使用两因素被试间设计探索在不同任务难度条件下单一的学习者控制—步调控制对120名大学生多媒体学习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复杂任务条件下,学习者控制组的再认成绩显著高于程序控制组;学习者对简单任务的主观难度感知显著低于复杂任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心理咨询中的非言语行为
收藏 引用
心理科学进展》2016年 第8期24卷 1257-1265页
作者:赵春晓 江光荣 林秀彬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暨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省人的发展与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9 
非言语行为一般指不包含语言内容的人际交流行为心理咨询作为人际沟通的一门艺术,非常强调非言语行为的重要性。已有研究发现心理咨询中的非言语行为在咨询师和当事人的互动中对咨询有促进作用,同时咨询师不当的非言语行为也会阻碍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双重表征理论及其检验
收藏 引用
心理科学进展》2016年 第5期24卷 753-764页
作者:王铭 江光荣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省人的发展与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9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双重表征理论(dual representation theory of PTSD,DRT)基于多重记忆系统的观点,强调特定加工通路(即视觉加工腹侧通路和背侧通路)在侵入性表象形成和提取中的作用。DRT认为,两类不同性质的竞争性认知任务(即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儿童同伴接纳知觉准确性及偏差与孤独感的关系:一项交叉滞后研究
收藏 引用
心理发展与教育2012年 第5期28卷 524-531页
作者:游志麒 范翠英 周宗奎 孙晓军 田媛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9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武汉430079 
以515名小学3年级到6年级的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交叉滞后研究设计,探讨同伴接纳知觉准确性和偏差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研究中,由儿童评定自己对同班每个同学的喜欢程度,预计同班同学对自己的喜欢程度,并完成社交自我知觉和孤独感量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