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66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生成式人工智能嵌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潜在风险与突破——基于一项混合研究设计
收藏 引用
《中国电化教育2025年 第3期 78-85页
作者:鲁长风 田友谊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97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嵌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同时,亦会产生相应风险。为此,该研究使用LDA主题模型、TF-IDF算法与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混合研究设计,发现现阶段生成式人工智能嵌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会在培养主体、课程、评价以及管理层面产生相...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学科实践的感性活动基础与育人价值实现
收藏 引用
《内蒙古社会科学》2025年 第1期46卷 175-182,F0003页
作者:郭元祥 马晓华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感性关涉人对外部世界的反映以及人的活动和存在方式,它既指感性认识,也指人的主观感受能力,更指实践的感性活动。人的完整性在于其实践性,形成于实践的感性活动,实践体现了感性的核心要义。学科实践是感性学习活动与理性学习活动的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活动理论视域下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教研活动研究
收藏 引用
教育理论与实践》2025年 第5期45卷 3-8页
作者:周嘉腾 朱莉萍 刁仪菲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北京邮编100875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湖北武汉邮编430079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新课标背景下实现课程综合性与实践性的重要举措,而教研模式的转型是其落地的关键。活动理论秉承系统思维,为构建跨学科主题学习教研模式及分析教师学习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基于活动理论,遵循“提炼主题—关联学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生态文明教育书写
收藏 引用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5年 第1期26卷 42-48页
作者:田雪 邹红军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吉林长春130024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 
基于生态文明教育内容表征的分析框架,采用文本分析法对教材中生态文明教育内容进行量化统计与质性分析。研究认为:从整体上看,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生态文明内容层次结构清晰,较为全面地表征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从横向看,实...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生活·实践”教育视野下小学英语戏剧教学的理念和实践
收藏 引用
《“生活·实践”教育研究》2025年 第1期1卷 25-33页
作者:刘来兵 何映琳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武汉430079 
随着新时代人才需求的变革,“生活·实践”教育理念应运而生,其核心内涵及育人目标与英语戏剧教学独特的教学模式及育人价值高度契合,能够有效支撑戏剧教学引入小学英语课堂。文章聚焦“生活·实践”教育的理念主张,明确了小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跨学科写作教学的内涵、价值及策略
收藏 引用
《教学与管理》2025年 第3期 87-92页
作者:申玲燕 罗祖兵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武汉430079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梅堰实验小学江苏苏州215000 
跨学科写作教学倡导的是一种广义上的创意写作;从目的上来看,跨学科写作教学追求的是对现实世界的多元性探究;从方式来讲,跨学科写作教学倾向对写作客体进行陌生化阐释。跨学科写作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多元认知视角、增强其理性思维能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小说手法分析中思维素养评价的学理重溯与路径新探
收藏 引用
《学语文》2025年 第1期 51-54页
作者:程涵悦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评价思维素养是评估学生掌握小说手法分析的一个关键方面。为了有效地评估学生在小说手法分析中的思维素养,需要梳理其中的文学机理、思维机制,挖掘阅读过程中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关联,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分析过程中所涉及的思维方式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小学生作业负担如何影响创造性发展——基于SSES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收藏 引用
教育研究与实验》2025年 第1期 103-113页
作者:钱佳 李青青 石玉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武汉430079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武汉430079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北京100875 
作业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科学合理的作业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可以促进学生创造性的发展。基于2019年OECD开展的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测评数据,非线性效应模型和广义倾向得分匹配显示:第一,作业负担与学生创造性发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情感驿站——让真情在笔尖流露《匆匆》(六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评析
收藏 引用
《小学语文教学》2025年 第10期 55-58页
作者:郑玮(执教) 杨再隋(评析)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表达的情感。2.读好课文中的一连串问句,体会文中的问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体会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3.学习课文融情于事、景这种间接表达情感的方式和用连续追问直接表达情感的方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国外听障人士数字阅读实证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现代特殊教育2025年 第2期 55-61页
作者:杨雪 苏永琳 雷江华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广西桂林541006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武汉430079 
数字阅读能力是听障人士在数字时代与全民阅读时代中的重要生存技能之一。归纳和梳理2014年至2023年国外关于听障人士数字阅读的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在研究对象上,以教育环境中的听障学生为主;在研究设计上,主要采用对照组实验设计和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