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湖北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中心"
5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桐城派内外的方东树--从其与姚鼐“未正师生之称”谈起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2024年 第4期 51-64页
作者:余祖坤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中心 
方东树一般被视为姚鼐弟子和桐城派在嘉庆、道光间的重要代表之一,但他本人却公开申明自己虽曾从学于姚鼐,但并未正式确定师生名分。这折射出他与桐城派复杂的离合关系。细勘方东树的古文理论与创作,会发现他对桐城派文道论、文用论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正向同构与反向悖立--白银时代俄国戏剧转型中的经济逻辑
收藏 引用
《外国文学研究2023年 第3期45卷 45-57页
作者:王树福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中心 
1890—1920年代,受俄国总体经济态势的影响与市民职业经济状况的规约,白银时代俄国戏剧发生剧烈变化和明显转型,形成戏剧转型与经济态势之间既相互关联又彼此矛盾的交互特征。在剧院设施方面,白银时代剧团在艺术赞助者和文化庇护者的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观看之道与福楼拜的文学革新——从艾玛·包法利的瞳色说起
收藏 引用
《外国文学研究2023年 第2期45卷 88-100页
作者:杜娟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中心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中心 
19世纪后期,随着照相机的发明与光学色彩学的发现,西方视觉艺术也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受这些科学成就的影响,福楼拜笔下艾玛·包法利的瞳色变化体现了介质色彩学对人物视觉观感的影响;同时作为文学家,福楼拜也细致描写了心理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加速、重置与日常化:网络多维时间与艺术的变革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2022年 第2期 176-185页
作者:黎杨全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中心 
网络形成了多维时间,带来知觉场与心灵结构的深层变异,并引起艺术的变革。时间的加速生成了“消失的美学”,成为传统艺术与光线艺术的分界线。凯瑟琳•海勒提出的“模式/随机”范式与“消失的美学”存在相通性,是对后者的理论阐发与具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比象”探源
收藏 引用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 第1期49卷 100-109页
作者:王海龙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中心 
中国的“比象”思维是一种直接性的思维方式,非常注重以直观的方式来把握天地万物,并且将人事与自然相关联,力图寻求天地万物对人的意义。同时“比象”不脱离具象,就在对自然万物的观照中体认事物背后所蕴含的意义。“比象”思维在汉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迭代出版:算法赋能知识生产创新转型
收藏 引用
《出版发行研究2023年 第12期 17-23页
作者:曾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中心 
印刷术发明以来,知识的社会化生产发展出一条工业化的流水线模型。直线流程将知识生产中的劳动、资本、技术、市场等要素组织起来,生产活动的参与者则依据角色、技能被分配到流水线上不同位置,依序完成智力产品专业加工。线性算法不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古代文人聚会的雅与趣
收藏 引用
《人民论坛》2022年 第11期 126-128页
作者:付林鹏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中心 
在中国古代,文人作为知识精英群体,其聚会往往通过纵情山水、饮酒赋诗的方式展开,同时还伴有诗文、绘画、书法等艺术作品的创作,故被称为雅集。雅集在汉代开始确立,经过后代的发展,出现了兰亭雅集、西园雅集及玉山雅集等著名的文人雅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受众体验的文学改编模式及媒介技术反思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研究2023年 第4期43卷 10-18页
作者:曾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中心武汉430079 
文学改编是指以文学作品为基础,进行媒介符号再加工,将其转化、重塑为另一种形式的作品。改编热潮受到批评家和理论家关注,逐渐建构出改编理论。其中,哈琴借鉴传播学的分析结构,将改编看作运用媒介对源文本的重新编码过程,并归纳出讲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中国“乐教”的发生
收藏 引用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 第1期61卷 63-81页
作者:王齐洲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9 
近人刘师培据传世文献认定虞舜时代即有“乐教”,且将其基本内涵理解为音乐(含歌舞)教育。考古学已经证明,新石器时代即有乐器与歌舞的遗存。不过,殷商甲骨文和金文虽有“乐”字,却均为地名而不指音乐,周公时代才以“乐”指称人内心的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希伯来建筑艺术与美学思想
收藏 引用
华中学术》2022年 第3期14卷 171-179页
作者:杨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9 
希伯来文化从神学律法和世俗道德两个方面限制直观造型艺术,由于多灾多难、过早亡国、流散异乡,本来就不发达的直观造型艺术也随着历史变迁灰飞烟灭。希伯来建筑现在唯一尚存的只有耶路撒冷犹太教圣迹——第二圣殿护墙的一段西墙,即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