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湖北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中心"
55 条 记 录,以下是31-40 订阅
视图:
排序:
话语实验与乌托邦想象:白银时代未来主义剧作的先锋性
收藏 引用
《外国文学研究2020年 第6期42卷 95-108页
作者:王树福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 湖北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中心 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中心 
在自由多元的俄罗斯白银时代(1890—1920),未来主义戏剧创作主要以马雅可夫斯基和赫列勃尼科夫等人的剧作为代表,具有比较明显的先锋性特征,呈现出鲜明的话语实验与浓郁的乌托邦想象。在语言修辞的实验革新上,未来主义剧作通过语言陌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韩国电影“力量”溯源:工业、美学与产业关系研究
收藏 引用
《电影评介》2019年 第1期 17-21页
作者:彭涛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湖北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中心 
陈旭光教授在国内率先提出了亚洲电影新力量新美学的问题,值得学界一起讨论。略知得到韩国电影者的认同,在亚洲电影新版图中,韩国电影工业的分量、作品的风格、美学特征都独树一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当代俄罗斯戏剧的构成态势与研究策略
收藏 引用
《俄罗斯文艺》2017年 第3期 4-14页
作者:王树福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 湖北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中心 
宏观而言,在构成方式、构成角度和构成话语等方面,当代俄罗斯戏剧具有多重维度和多重态势。它既与当代俄罗斯文学有不可分割的审美性关联,又与当代俄罗斯艺术有不可忽视的演剧性联系;既与当代俄罗斯社会历史有密不可分的发生学联系,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话语及修辞的角度重读鲁迅的《伤逝》
收藏 引用
华中学术》2016年 第1期8卷 134-141页
作者:许祖华汉口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中心 
鲁迅小说《伤逝》所抒发的孤独、寂寞之情,都是通过'我'的话语及所采用的相应修辞手段完成的。这些抒发孤独与寂寞之情的话语,由于都是由鲁迅自己孤独、寂寞的人生感悟孕育出来的,因此,这些话语不仅深沉、隽永,具有十分厚实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万比洛夫在中国的舞台阐释
收藏 引用
《俄罗斯文艺》2016年 第3期 59-68页
作者:王树福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 湖北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中心 
在当代中国话剧舞台上,当代俄罗斯著名剧作家万比洛夫得到多样化、本土化和实验性的改编与剧演,在剧目选择、导演理念、表演队伍、演出团体、受众群体、演出效果等方面别有特色,值得总结反思。整体说来,《长子》经历了从青年成长到人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马克思文论话语的文本性与互文读解——以马克思的希腊艺术论为例
收藏 引用
华中学术》2018年 第3期 1-10页
作者:孙文宪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中心 
马克思文论话语的文本性,内在地规定了若要获得对其意涵的准确理解,就应采取互文阅读的方式,即在马克思理论研究的问题域中,以马克思的思想理论为知识语境的解读方式,以此摆脱在现代文学理论的知识架构中理解马克思文论思想的传统做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近十年来中国话剧改编电影论析
收藏 引用
华中学术》2019年 第1期11卷 148-155页
作者:李炜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中心 
本文通过梳理近十年以来中国话剧改编电影的概况,比较戏剧叙事与影像叙事的异同,并对在戏剧和电影这两种艺术门类中的观众参与和审美感受进行考察,从跨媒介文化传播的角度探究中国当下话剧的电影改编,研究其作为文化制作的可持续发展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浪荡子”、寓言家与孤独者:本雅明论波德莱尔
收藏 引用
华中学术》2015年 第2期 16-27页
作者:魏天无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中心 
本雅明的'艺术政治学'批判理论在其《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中主要体现在,围绕一位现代主义的悲剧英雄来探讨时代的精神状况,透过'浪荡子'发现商品的价值属性,在其与都市人群的奇异关系中批判大众及其审美趣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真人秀节目叙事与文化产业的跨界整合
收藏 引用
华中学术》2015年 第2期 170-179页
作者:李炜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 
本文以《爸爸去哪儿》为例探究当前真人秀节目的叙事特征及文化产业的跨界整合现象。通过给选定的人物设置具体'任务'的方式,围绕'主人公的行动圈'附加'相助者的行动圈'形成其基本叙事框架,彰显节目定位及叙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马克思文学批评话语的读解方式
收藏 引用
华中学术》2016年 第2期 21-35页
作者:孙文宪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中心 
本文指出,由于马克思关于文学问题的言论具有话语简略的文本特点,以及苏联学者以现代文学理论的知识结构梳理这些言论,使如何理解马克思的批评话语成为一个长期争议不休的话题。本文提出在马克思理论研究的问题域中理解其文学言论是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