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华中师范大学诗歌研究中心"
1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田汉现代歌诗中的声音政治诗学转向
收藏 引用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 第5期51卷 138-150页
作者:王泽龙 王潇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诗歌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9 
田汉现代歌诗的文体发生与发展,不仅寄寓着他从唯美诗人向革命歌者身份的歌性转向现象,还蕴含着左翼歌诗发生、转向的政治诗学问题。而该现象背后,涌动着田汉与当时声音环境体验间颇具现场感的声音政治诗学转向景观。一是田汉因其感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诗声音的变革与重构
收藏 引用
《新华文摘》2023年 第22期 93-96页
作者:王泽龙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诗歌研究中心 
我们提出新诗的声音问题,是一个包括了新诗音乐性,不完全等同于新诗音乐性问题的概念。新诗声音,是一个以现代汉语为核心元素,包括语言的声、韵、调等文字乐感元素,语言的气势、顿歇、色彩、神韵等情绪内涵,词语的选择、语言的组织,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现代汉语虚词与中国现代诗歌节奏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2018年 第5期 50-61页
作者:王雪松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诗歌研究中心 
现代汉语虚词的普遍运用,成为现代汉语诗歌形式区别于古典诗歌形式的重要特征,它直接参与并影响中国现代诗歌节奏的形成。首先,虚词带来节奏单元划分的变化,不同的划分方法背后隐藏着对节奏的不同理解。其次,虚词参与音韵节奏的新构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分行与五四时期新诗形式的建构
收藏 引用
《文学评论》2021年 第2期 176-186页
作者:王泽龙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诗歌研究中心 
分行是中国现代诗歌的一个重要形式标志,是现代诗歌取代连书型书写传统的古典诗歌最为直观的形态特征之一。现代诗歌分行的滥觞,接受了西方科学思潮与现代媒介传播的影响,借鉴了西方现代诗歌书面呈现形式,新式标点符号的使用,参与了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传播接受视域中的中国现代诗歌发生与经典建构
收藏 引用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 第4期58卷 63-70页
作者:王泽龙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诗歌研究中心 
中国新诗的滥觞与经典建构,是与现代传播接受密切相关的。清末民初科学思潮的传播与大众启蒙是五四白话诗歌发生的历史语境;现代汉语传播接受决定了诗歌诗体形式的现代建构;外来诗歌的传播接受是影响新诗现代观念变革与形式变革的重要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现代诗歌分行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收藏 引用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年 第4期57卷 105-112页
作者:王泽龙 高周权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诗歌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9 
分行作为中国现代诗歌区别于古典诗歌的重要特征,是现代诗歌形式研究中有待深入研究的一个很有意义的话题。总的看来,现代诗歌分行研究形成了以下几种路径:分行与现代诗歌形式新的审美体验;分行与现代诗歌新的节奏建构;分行与新的诗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读诗札记
收藏 引用
《诗探索》2020年 第2期 21-27页
作者:剑男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诗歌研究中心 
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他所有的写作都是自我与这个世界关系的—种重建。一首好的诗歌常常是未被发现、充满诗人个性魅力的,它是诗人语言创造力的显现,并有着诗人独一无二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我很喜欢波德莱尔诗歌中对人与自然、精神...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意象的创造性呈现与组构——以车延高诗集《黎明的惊醒》为例
收藏 引用
《新文学评论》2019年 第4期 140-145页
作者:卢建飞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诗歌研究中心 
意象是诗歌艺术审美的基本元素,发现与呈现意象是中国诗歌创作的重要传统。在现代诗歌创作中,意象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诗人往往通过意象传达出个人对人生、生命的体悟,对世界的感受、理解,以及诗歌的审美理想与艺术追求,而意象的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古代对联的伦理内涵及其实现方式——以四川省威远县越溪镇的八副奇联为个案
收藏 引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2021年 第1期3卷 113-127页
作者:邹建军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诗歌研究中心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学中重要的文体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载体,在世界上其他文化中,也许没有与此相同的文体存在。对联是与中国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同时也和中国大地上所有的文化景观直接相联的一种文体。因此,中国对联的产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在大地上追寻生活的本质——论车延高诗歌中的地理感知及其审美意义
收藏 引用
《新文学评论》2019年 第4期 123-127页
作者:甘小盼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诗歌研究中心 
在诗集《日子就是江山》中,诗人车延高描写了他印象中的乡村、城市、西北和江南,形成多个地理空间。从农村到城市,从西北到江南,既描写了广阔的戈壁,也描画了温柔的水乡。诗人对不同空间的刻画,总是以其真实具体的体验为基础,在诗人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