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华南师范大学 副教授"
2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对笔墨中心论的批评
收藏 引用
《美苑》1995年 第1期 6-7页
作者:刘子健华南师范大学 副教授 
我曾说过,现代水墨画不是古典水墨画,它的创作格局遵循的不是古典的规范,其中许多新的表现因素都是古典水墨画里所没有的,用批评古典水墨画的标准去批评现代水墨画,注定是不得要领的。现在我还想补充一句,批评无论是对旧形式这类抱残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雷达的文学批评初探
收藏 引用
《学术研究》1997年 第12期 77-79页
作者:邝邦洪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510631 
雷达是新时期涌现出来的有影响的文学批评家。他先后出版了《小说艺术探胜》、《文学的青春》、《蜕变与新潮》、《传统的创作》、《民族灵魂的重铸》和《文学活着》等多部文论集。其中《文学活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德育应重视做人的教育
收藏 引用
《现代教育论丛》1999年 第1期 1-4页
作者:孙少平广州华南师范大学教科所副教授510631 
一 做人的教育包含着丰富的内涵,这里仅从德育的角度,把做人的教育界定为培养“人所成为人”应具备的品德及修养。如人的行为规范、人的良知、人的气节情操等等。我们认为,在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学校德育要重视教人做人,其意义是重大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美国室内设计教育模式探析——以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为例
收藏 引用
《教育评论》2015年 第11期 149-152页
作者:刘树老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博士广州510631 
文章以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设计学院的室内设计专业为例,分析美国大学室内设计专业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评价体系以及师资建设等方面的特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交脚弥勒菩萨造像的流行看中国传统文化对佛教的影响
收藏 引用
《江苏社会科学》2009年 第1期 109-115页
作者:林伟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副教授510631 
交脚弥勒菩萨造像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十分流行的样式,这并不是因为当时佛教造像中,弥勒菩萨的造型只有交脚坐姿一种,而是因为弥勒菩萨的这种艺术形象中交脚坐姿、狮子座椅、仰月或日月宝冠都与波斯萨珊王朝的帝王们有关,弥勒成佛下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学生个性与专业倾向的研究分析
收藏 引用
《现代教育论丛》1998年 第2期 54-56,48页
作者:姜凤华 张丽广州华南师范大学教科所副教授510631 
一个人的成就大小除了与其智力发展水平和受教育有关外,同时也和个人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具有同等智力、学历和经历的人,在外部条件大致相同的情况下,由于他们在个性特征方面存在着差异,其成就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在学生专业选择或者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秀骨清像”中的玄学“风度”——从佛教造像看魏晋玄学对佛教思想的影响
收藏 引用
《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 第1期 19-24页
作者:林伟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管理学院副教授510631 
南北朝时期,尤其是北魏中期的佛教造像流行一种“秀骨清像”的艺术风格,这种造像特征来源于南朝画家陆探微的绘画风格,它表现的是当时玄学清谈家所崇尚的道骨神韵。这个时期正是南北朝佛教与玄学合流的重要时期,在理论方面,佛学的玄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制度设计与马克思主义优势话语权的建构——以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中心
收藏 引用
《科学社会主义》2013年 第4期 63-67页
作者:周连顺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广州510631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面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错综复杂的状况,建构马克思主义的优势话语权,以共同的思想理论基础引领前进方向,成为当时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文化领域的艰巨任务。毛泽东和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良华叙事·艺术化言说与艺术化生存——教育叙事研究的精神之一
收藏 引用
《教师博览(中旬刊)》2009年 第1期 32-35页
作者:刘良华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副教授 
教育叙事研究并非教育研究.的新方向,它来自教育研究的古老传统。后来人们将这个传统称为“教育现象学”。教育叙事研究与时尚的“后现代”无关,它与“教育现象学”的传统相关。教育现象学的传统,也是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追求。教育...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高校美术教育与当代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培养
收藏 引用
《教育导刊(上半月)》2009年 第3期 43-45页
作者:范宝龙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广东广州510631 
美术教育以其独特的情感和德育功能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艺术修养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有着重要的作用。高校美术教育应该以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塑造人格精神;加强师德建设,以言传身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美术价值观;改革...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