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南京大学·中文系"
795 条 记 录,以下是41-50 订阅
视图:
排序:
论萨特创作中的共时性
收藏 引用
《当代外国文学》1999年 第3期20卷 143-149页
作者:邹广胜南京大学中文系 
萨特(Sartre 1905—1980)作为国外对中国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其文学作品与哲学思想在本世纪四十年代就已开始介绍到我国。他的“自由论”、“介入”理论对我国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对当前文学的发展仍具有深刻的反省和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当代名作家的创作危机
收藏 引用
《文学评论》2005年 第1期 119-125页
作者:王爱松南京大学中文系 
1 990年代以来 ,一些 1 980年代成名的作家陷入了创作危机。这些问题在 1 980年代便初露端倪 ,到 1 990年代则全面暴露出来。如何在创作中反思自己的价值立场 ,将思想的力量化为艺术的力量 ;如何在寻求自我突破中保持相对延续性 ;如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写实的执著与想象的偏枯
收藏 引用
《文学评论》2007年 第5期 63-70页
作者:倪婷婷南京大学中文系 
新文学"求真"的倾向通过一部分作家对写实的自觉获得某种程度的体现,但在依赖个人经验及生活事件的摹写追寻真实性价值的过程中,他们的创造性想象却遭遇冷落并形成偏枯之势,从而不仅妨碍了艺术真实的深度发掘,也削弱了新文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1950—1960年代的“话剧民族化”论争
收藏 引用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04年 第2期 35-44页
作者:胡星亮南京大学中文系 
195 0年代后期至 1960年代初期展开的“话剧民族化”论争 ,要“创造出中国自己的、有独特的民族风格”的话剧 ,在戏剧创作和舞台演剧诸方面都促进了戏剧家的思索 ;然而 ,将话剧民族化视为主要是艺术表现形式 ,又强调艺术形式的民族化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斯坦尼体在中国
收藏 引用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995年 第3期32卷 153-162,173页
作者:胡星亮南京大学中文系 
本文着重论述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以及中国戏剧家在实践中将“体”与中国戏曲演剧传统相结合,创建民族话剧演剧艺术的艰辛探索。“体”在中国曾多次引起激烈的论争,其中有积极的借鉴,也有盲目的推崇,还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现代心理分析小说的两种形态——施蛰存、欧阳子比较论
收藏 引用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993年 第2期30卷 90-96页
作者:刘俊南京大学中文系 
虽然施蛰存和欧阳子分属于不同的历史时空.但他们都因在小说中对人类心理艺术刻划的深刻性和独特性而在文学史上留下了自己独具风姿的身影.本文在对这两位作家的相同点进行归纳扫描的同时,侧重对他们的不同点——中国现代心理分析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不可逆转的选择──丁玲创作的转型及其得失
收藏 引用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994年 第2期31卷 53-62页
作者:邹午蓉南京大学中文系 
“左联”时期,丁玲的创作倾向、题材、主题和风格发生了全面转变,实现了其创作向革命文学的转型。世界观、文学观的变化,时代的召唤、现实的教训以及左翼文艺思潮的推动,是丁玲创作转型的基本原因,因而转型是必然的,不可逆转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对中国都市文化的观照——法国的中国古典小说研究评述
收藏 引用
《江海学刊》1989年 第2期 161-169页
作者:钱林森南京大学中文系 
当代法国知名汉学家雷威安教授,在他长期对中国古典小说的悉心研究中,提出了一个深刻的命题:起源于口头叙述艺术的中国小说,具有“无可否认的城市特性”,以城市为“摇篮”,“在一切文化现象中最具城市化。”也就是说,作为都市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古代戏曲程式化的叙事结构形式和格局
收藏 引用
《齐鲁学刊》1999年 第4期 15-21页
作者:韩军南京大学中文系 
程式化是中国古代戏曲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戏曲艺术规律的感性显现。古代戏曲的程式化可分为程式化的叙事结构形式和程式化的叙事格局。对此加以研究,有助于发现戏曲各组成部分在戏曲文本和演出中不同的作用及相互间的有机联。中国古...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角儿制
收藏 引用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06年 第1期 36-45页
作者:解玉峰南京大学中文系 
角儿制在近代取代脚色制,成为京班最主要的组织形式。角儿制推动了名角儿的独创性,促成了近代京剧艺术的繁荣。但是,如果各脚色间得不到有效的协调平衡,容易使戏剧艺术流为“技艺”的卖弄。1949年后,角儿制基本上被导演制替代了,但其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