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南京大学文学院戏剧与影视系"
9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流动的左翼面孔:王尘无的接受史
收藏 引用
《电影艺术》2025年 第2期 152-160页
作者:宫浩宇南京大学文学院戏剧影视艺术系 
王尘无是左翼电影运动中首屈一指的影评家,但他却具备远非左翼影评家这一头衔所能框定的多重的人生面相与心灵图景。其友人、同僚与读者更多是从文学家而非影评家的角度来谈论(认可)王尘无的。1949年后,在经历了相当长的沉寂期后,乘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噪音、静默与合唱:论当代西方剧场的声景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研究》2023年 第2期43卷 79-88页
作者:陈恬南京大学文学院戏剧影视艺术系 
质疑并挑战主导戏剧剧场的视觉主义,重新协调视觉与听觉以及其他感官之间的张力,尝试重建一种具有整体性的知觉统,是20世纪先锋剧场实践的重要面向。剧场艺术的听觉转向,推动了声音设计成为剧场独立部门,其职能从提供装饰性音效的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世界第一部电影是什么?
收藏 引用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1年 第6期 93-104页
作者:杨佳凝 杨鹏鑫南京大学文学院 南京大学文学院戏剧影视艺术系 
将1895年12月28日视作"电影诞生日"的观点在电影史书写中几成主流,循此日期将《火车进站》看作世界第一部电影的论断也屡见不鲜。细察早期电影实践及理论家对"电影"概念的限定,"电影诞生日"的说法仍需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表演消极观众身份:共享舞台或重建“第四堵墙”--一个后布莱希特的视角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与批评》2024年 第3期 65-78页
作者:陈恬南京大学文学院戏剧影视艺术系 
发现观众是20世纪以来剧场艺术范式转变的一个重要方面。从历史先锋派开始,众多剧场艺术家的革新基于这一假设:如果能在剧场中改变观演区隔的状态,激发舞台和观众席之间的交流,赋予消极的观众以能动性,被唤醒的观众就会将能动性带入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对当前电影中“混乱叙事说”的检验与思考
收藏 引用
《电影艺术》2018年 第2期 66-72页
作者:杨鹏鑫南京大学文学院戏剧影视艺术系 
因为潜在地预留了需要观众理解影片叙事的位置,大众电影、主流电影领域几乎不可能出现真正叙事混乱、叙事无序的影片。而当代电影中潮流性涌现的碎片化叙事、模块化叙事、复杂叙事,可被视为当代全球化、计算机化、网络化、碎片化、块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上海租界时期戏院生产与营销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2014年 第1期35卷 57-62,78页
作者:陈恬南京大学文学院戏剧影视艺术系 
在近代上海租界特殊的环境中,上海的戏剧产业发展出以戏院为市场主体的生产与营销机制。这一机制从根本上改变了戏剧生产方式:从为产品找到合适的观众,到生产观众需要的产品。与此相配套的是灵活的产品策略和营销策略。上海租界时期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逆向叙事电影:形态建构与美学意味
收藏 引用
《电影艺术》2019年 第4期 87-93页
作者:杨鹏鑫南京大学文学院戏剧影视艺术系 
早期电影中的逆向进程着意于吸引力营造,而后来的电影则更关注逆向叙事的叙事效果及美学效果。逆向叙事电影的形态构造凸显了陌生化的美学效果,其核心美学依据在于形式和内容的一体两面性,其建构与认知基础是正向因果逻辑,通常在逆向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影响和解释:小世界理论、网络科学理论、弱关理论与网状叙事电影
收藏 引用
《电影艺术》2016年 第6期 5-10页
作者:杨鹏鑫南京大学文学院戏剧影视艺术系 
当代网状叙事电影的兴起与快速发展,已使其中一些关键问题难以被忽视:如这种电影兴起的思想根源和观念基础是什么?如何解释其中松散的主角关和人物轨迹的交汇?常用的电影研究方法并不能很好解答这些问题;而借助跨学科研究,引入当代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对“海派京剧”批评史的批评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2020年 第1期41卷 77-84页
作者:陈恬南京大学文学院戏剧影视艺术系 
从20世纪初海派京剧逐渐形成开始,对海派京剧的批评,就成为贯穿京剧实践和研究的核心命题之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海派京剧批评的关键词经历了从"海派恶习"、"反封建"、"恶性海派"到"创新精神"...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电影中的跨层悖论:层级缠结与非自然叙事
收藏 引用
《电影艺术》2023年 第5期 56-63页
作者:杨鹏鑫南京大学文学院戏剧影视艺术系 
电影中的跨层叙述可分自然跨层、类自然跨层、非自然跨层三种。其中非自然跨层是非自然的、超验的,甚至违反逻辑性或时间性—这违背了叙事的惯例与规约,产生了跨层悖论。跨层悖论的生成与接受缘于:创作中引入自我与超现实元素的吸引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