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南京林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879 条 记 录,以下是31-40 订阅
视图:
排序:
数字人文类开放数据竞赛的公众参与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收藏 引用
《图书馆杂志》2024年 第8期43卷 123-135页
作者:刘周颖 赵宇翔 张妍 张轩慧 朱庆华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37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南京大学数据管理创新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23 
数字人文类开放数据竞赛是借助公众力量实现文化数据价值的有效创新方式。本文探究数字人文类开放数据竞赛公众参与行为的影响路径,为此类竞赛设计及组织提供相关建议。本文基于自我决定理论和社会支持理论从竞赛任务设计、奖励设置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乡村银发网红短视频对乡土记忆的建构研究
收藏 引用
《艺术科技》2024年 第9期37卷 59-61页
作者:蒋徐敏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37 
目的:在老龄化和城镇化交织的社会背景下,远离故乡的人们对乡土的记忆逐渐模糊,同时一批乡村银发网红出现在社交媒体中,他们将个体记忆以短视频的形式展演于数字空间,构建了承载乡土记忆的回忆空间,为乡土记忆的数字化存储与唤醒提供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纪录片《万物之生》的创作阐述和生态美学分析
收藏 引用
《艺术科技》2024年 第5期37卷 91-93页
作者:朱秀洁 冯菊香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37 
目的:文章以央视纪录片《万物之生》为研究对象,研究其蕴含的生态美学理念,以及其对现阶段生态审美教育的重要意义。方法:从生态学角度出发,收集并整理国内外生态美学、生态审美、生态审美教育等相关理论,在生态美学视域下,从人与自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回乡见闻”微博评论中关于乡愁的记忆书写
收藏 引用
《艺术科技》2024年 第9期37卷 50-52页
作者:丁倩 冯广圣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37 
目的:媒介记忆是人类一切记忆的桥梁与纽带,作为社交媒体空间的微博,汇聚着大量网友的交流与讨论,无疑是研究媒介记忆的重要网络社区。文章探讨在“回乡见闻”微博评论中,乡愁的记忆书写方式及其表达与回归过程,揭示乡愁如何通过微博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新媒体时代网络青年亚文化的话语转向——以“吗喽”表情包爆火为例
收藏 引用
《艺术科技》2024年 第10期37卷 161-163页
作者:王玲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37 
目的:为深入理解新媒体时代网络青年亚文化如何通过话语转向展现其独特内涵和影响力,文章以“吗喽”表情包的流行为例,对网络青年亚文化的话语转向进行全面分析。方法:文章应用话语内容、话语形式、话语影响、话语变迁和话语反思这5个...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大数据时代数字自我的可视化呈现与形象构建研究——基于APP个人年度使用报告的分析
收藏 引用
《艺术科技》2024年 第8期37卷 95-98,111页
作者:汪雅丽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37 
目的:大数据时代,越来越多的APP在年末向用户推出个人年度使用报告,这使其成为一种流行的媒介文化产品。年度使用报告赋予用户跨时空对话的可能,延伸出用户的数据自我。文章阐释年度使用报告的可视化符号表征,总结其所构建的用户形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雅俗的流动:沈周和文徵明应酬绘画比较研究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23年 第6期 126-131页
作者:姚远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37 
沈周和文徵明的应酬绘画是能够体现其雅俗观念和艺术旨趣的重要绘画类型。沈周善以观众导向的创作思路和一象多意的意象铺陈,表达对受画人的颂赞与祝福,其绘画中自我隐退和抒情对象前移的特征十分明显。文徵明则积极改造图式,来使绘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意识独占”到“感觉独占”——论网络文学“新文类”的存在形态及沉浸式体验的嬗变
收藏 引用
南京社会科学2022年 第4期 115-124页
作者:韩模永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南京210037 
网络文学包括“类型文”和“新文类”两幅面孔,前者是当前国内网文研究的主流,后者则常常被忽略。而事实上“新文类”的种类繁多、形态独特,主要包括超文本、多媒体文本、互动文本和机器文本四种类型,具体形态有超文本小说、多向诗,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再现、呈现与模拟:论网络文学与现实的三种关系
收藏 引用
《中州学刊》2023年 第10期 152-159页
作者:韩模永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37 
网络文学与现实的关系主要包括三种,即再现、呈现和模拟。再现是对客观现实的模仿,代表形态为现实题材网络文学。任何网络文学均具有现实性,而现实题材的再现性是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呈现是主观现实的展示,代表形态为幻想型网络文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网络礼仪的历史脉络与学术视野
收藏 引用
《新闻爱好者》2023年 第4期 80-82页
作者:卫欣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经过近30年的发展,网络礼仪研究已经初步构建起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它不同于传统的礼仪文化,亦与一般的网络伦理存在差异。从网络礼仪概念的提出,到制定法律法规,再到重构全球伦理,制定网络礼仪手册已经成为国外网络治理的一种通行手段...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